清朝大学士制度不是清人的原创?它沿袭了明朝旧有的规制

2021-09-01 05:44:53 作者: 清朝大学士制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又恢复为原来的三院大学士:弘文院大学士、秘书院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

  清圣祖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又改为四殿大学士: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改为三殿二阁大学士。这三殿大学士分别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二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到了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才确定为三殿三阁大学士。这三殿大学士分别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三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image.png

  到了这个侍候,大学士在员额上也有了初步的规定,也就是:大学士只设四员。

  此前,清朝的大学士的员额是没有定数的,其数额范围是从五、六位到十一、十二位不等。

  但是,到了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保和殿大学士、文忠公富察·傅恒去世之后,保和殿就不再设置大学士。

  自此以后,清朝的大学士,只剩下了二殿三阁。这二殿大学士分别是: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三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至于大学士授职时的名称,自清圣祖康熙以来,并没有定例可循。

  所以,有些时候,某殿某阁,并没有设置大学士;而有些时候,一殿一阁之中,可能同时有好几人被授予相同的大学士衔。

  到了清仁宗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以后,才开始在每殿每阁各设一名大学士;但是,那个时候,已经确定,大学士的员额仅限四名;须知,二殿三阁共有五缺,因员额四员,所以,大学士的确定,就只能是二殿二阁,一殿三阁这样来组合了。这种组合,也没有规律,主要看皇帝高兴,由其心情决定。

  以上在介绍大学士的过程中,大学士的名位次序,也如文中的排列,从先到后,即由大至小。比如三院中,弘文院大学士第一、秘书院大学士第二、国史院大学士第三;二殿三阁中,文华殿大学士最尊英殿大学士次之,文渊阁大学士再次之、东阁大学士又次之、体仁阁大学士最末。

  这种大学士制度,一直沿袭传承到了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