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一份提案中表示,我国自身的“猪芯片”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技术滞后、疾病威胁严重等一系列困局,亟待破解。
据了解,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和生猪生产国,平均每年要吃掉7亿头猪。然而我们日常餐桌上的猪,90%都有引进品种的血统,2020年我国从国外引进种猪数量高达两万头。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猪芯片”——种猪繁育方面存在被卡脖子风险。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景辉表示,本土猪虽然味道不差,但有三个明显缺点。一是因为“慢”,二是因为“耗”,三是因为“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猪肉特别是瘦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因此必须对本土品种进行改良。然而种猪改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几代繁衍,投入高、见效慢”。
刘永好在提案中表示,对需要长期投入的育种科技项目,近年来重视不足,一些企业为追求短平快效益,在育种、科研、设施建设等投入上也严重不足。这就导致我国种猪市场基本成了洋猪的天下,市场上销售的仔猪90%属于洋猪的后代。
刘永好建议:首先,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以“企业先投、国家补助”原则鼓励种业企业积极投资发展种猪研发、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攻关项目,在具备相关能力的情况下申报攻关育种项目,国家按照相关标准评估确认后给予补贴。其次,对核心育种场、保种场提供非瘟防控用地支持,保障祖代种猪场的生物安全和运营能力。最后,鼓励种业企业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引技”“引智”结合,奖励跨行业跨国攻关“猪芯片”的紧缺人才。
以上就是【养猪千年的中国被卡脖子】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比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