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是明朝第一国公,刘伯温仅仅是个伯爵,为何刘的名气更大?

2020-09-23 11:19:54 作者: 李善长是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封功臣,最顶级的六个国公中,排名第一的是韩国公李善长(洪武三年职位: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在他之后才是大名鼎鼎的徐达,并且李善长是六个国公里唯一的文臣。毫无疑问,在朱元璋心目中,李善长是其麾下的第一开国功臣,并亲口将李善长比之西汉的开国丞相萧何,但李善长在历史上的名气却远远不如仅仅是一个伯爵的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

特别是刘伯温在民间的影响力可谓是大如天,人们常把刘伯温和诸葛亮并列,把刘伯温说成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天才。两人在明朝开国功臣谱上的地位相距甚远,李善长可以说是让刘伯温难以项背,但在史书和民间的名声为何有相当大的偏差?本文就此略作分析,供读者参考。

第一:李善长被牵连进了胡惟庸谋反案,所以在明朝统治的时代不好大肆吹捧

李善长是以谋反的罪名被朱元璋亲自判的死刑,属于乱臣贼子,即使李善长死的比较冤,但在祖制大于天的明朝,后代皇帝们没有人敢为李善长平反,民间也没有人敢吹捧这位开国第一功臣。

其实李善长死后第二年,就有位官员为李善长鸣冤,还是个不大的官,叫王国用,官职仅仅是虞部郎中,他叙述了李善长的功绩,直言李善长已经是明朝第一的功臣,官职也到顶了,即使帮助胡惟庸造反又能得到什么?据《明史列传第十五·李善长·汪广洋》记载:

“臣恐天下闻之,谓功如善长且如此,四方因之解体也。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太祖得书,竟亦不罪也。

区区一个虞部郎中敢质疑朱元璋的决定,明确表示李善长是冤枉的,以朱元璋的秉性竟然不降罪于这位官员,足以证明朱元璋杀李善长其实是心中有愧的,可朱元璋是乾纲独断的霸道皇帝,有错也不会认,李善长也只好背着罪臣的名义至明朝灭亡。

第二:李善长虽然也是读书人,但刘伯温才是科考出身的文人们心中的领袖

李善长和刘伯温的阶级成分是不同的,刘伯温是文人领袖,在元朝中过进士。李善长却只是个普通的落魄文人,在官场上没有正经出身,如果不是参加了朱元璋的起义军,李善长这样的乡间野人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其家族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史书上对他的出身甚至都没有记载。

刘伯温不但是通过正儿八经的科考进入到官场中,而且刘伯温和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文学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还有著作《诚意伯文集》传世,读书人渴望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都有了,比较适合竖立成读书人的典型。李善长也写过不少书,但那是指挥一堆读书人编写的史书,自己没有著作留世,当然,李善长是实干家,让他做文学家估计也没那本事和灵感,只不过在注重文采的古代就远远不如刘伯温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古代的言论基本上都掌握在读书人嘴里,老百姓对某些著名人物的感受都是先从读书人那里流传出来,然后民间才有相应的传说和评价,相比较李善长和刘伯温,自然是刘伯温更值得读书人吹捧。于是在明朝开国功臣排行榜上地位远远低于李善长的刘伯温因为正经读书人的出身,被吹嘘为民间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刘伯温的本事也变成了神鬼莫测。

别说李善长了,民间传说千年以来也只有诸葛亮能和刘伯温平齐。所以刘伯温能有远远超过李善长的名气是由其官场出身的成分决定的,虽然刘伯温也是有本事和谋略的名臣,但论明朝开国的功绩,还是排不上前几号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