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第一次造反,差点因李靖告密而失败?大隋群雄的破事还真多

2020-09-24 09:39:50 作者: 李渊第一次造

前文提要:隋炀帝杨广就像一个怪郎中:他的眼光是如此的精准,以至于不管什么疾病他都能一眼看穿,但是他开出的药方又是那么的奇怪,每一味药材不是用错就是严重过量,以至于任何一剂药吃下去都会产生致命的副作用。他新皇上任后进行了四项大刀阔斧的改革,随后大修南北运河及长城,为远征高句丽和抵御匈奴做准备。但在三次远征高句丽都宣告失败后,杨广又将目光投向了帝国的北方,却差一点在北巡途中被匈奴人“斩首”于雁门。

大隋大业十二年,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一十四年,西元616年。局势似乎更加不可收拾。正月元旦,天下一百九十个郡中竟然有二十多个郡的朝集使无法赶到东都祝贺新年。暴动已经遍及全国,连东都附近的荥阳郡都出现了大股的反抗武装。而突厥人今年用上了疲劳战术,全年先后多次派出小股武装攻击隋境,一时边地处处是烽烟。炀帝却并没有下大力气重整山河的意思,干脆抛下他的两京和亿兆臣民乘着龙舟又到江都去了。他这一去,就再也见不到两京的山河形胜了,他的生命将在那江都的花花世界里终结。

由于《李靖神道碑》碑文的残损,我们并不能明确知道大业十一年的战争他有没有参与,但是大业十二年的他肯定是在马邑方向的战场上了。神道碑中记载:“……设地险而分疆。公乃以德安连,长城弛柝;运奇料敌,合境无尘。……”说得好像因为有了他这个马邑郡丞的存在所以隋和突厥交界的长城沿线变得平平安安没有战争了一样,其实实际的情况远不是那么回事。

这一年间马邑方向和突厥大大小小打了好几回。《王仁恭传》载:“其后突厥复入定襄,仁恭率兵四千掩击,斩千馀级,大获六畜而归。”这是说他主动出击的,其实只是剪了对传主有利的事件——而且这时候王仁恭已经能够一次出动四千人规模的部队了,显然在大业十一年之后获得了来自朝廷的有力增援。而据唐人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一切功绩就都归了李渊:李渊是在雁门之围后被派去马邑增援王仁恭的——据起居注,炀帝巡行楼烦成了大业十二年的事件。当时两军兵力相加不过五千人,王仁恭就一切唯李渊之命是从,李渊选了两千人,仿照突厥的方式训练部队,至于击败突厥人、获特勤战马也是李渊的功劳。至于后来的失败就是李渊返回太原后王仁恭兵力单薄独力难支了。这战败的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了炀帝的耳朵里,炀帝又听说是李渊和王仁恭主动挑衅突厥人而导致的战事,就派了两拨人去太原,第一拨去是把李渊和王仁恭抓起来威胁要杀掉,等过几天第二拨使节去了又把两人放了,最后待遇是免除正式职务,暂时代理原岗位。——据说炀帝始终是很忌讳图谶上的话应验在李渊这位表兄弟身上的,这么做大概是明着给个警告,同时降低下他的威望吧。——这个人老子时刻注意着呢,你们谁也别动歪主意!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不过炀帝大概没想到,这种近在眼前的威胁更是激起了李渊父子时不我待的想法,举旗的准备工作抓得更紧了。

如果是从《大唐创业起居注》的记载来看,王仁恭很可能应该是倒向李渊的。那么这其中问题就来了:李靖和王仁恭的关系此时又如何呢?从后来李靖逃跑的时候不是选择跑江都向炀帝告密而是跑向关中报告卫文升这件事情来看,李靖和卫文升肯定有不同寻常的关系。而从李渊起兵以后卫文升的反应来看,卫文升和李渊之间的关系大概好不到哪里去。加之李靖和李渊之间后来的矛盾众所周知。那么我们不妨作这样的一种假设,即卫文升将李靖推荐给炀帝,以其作为安插进李渊集团内的又一颗隐蔽的棋子。那么就是李渊起兵之前,李靖由于知道事情不可挽回或者已经暴露而被迫撤出。

《旧唐书.李靖传》对于李靖跑路的前因后果是这么记载的:“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就是说大业十二年的时候,李渊会同王仁恭和李靖等人带部队出马邑去主动攻击突厥人——路上李渊肯定不时流露出一些准备造反的迹象,或者明着暗着拉拢王仁恭李靖这些人。结果李靖觉得这事不得了啊,堂堂唐国公要准备造反,我这么忠君爱国的一个人不能跟着同流合污啊。我要去报告天子啊。就派人把小报告打到了隋炀帝那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