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会通中西构建原创性哲学体系——张世英哲学思想研究

2020-09-21 04:49:03 作者: 以会通中西构

2.黑格尔哲学研究:当代中国成就最突出的专家

作为哲学史家,张世英是以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研究闻名于世的。他的黑格尔哲学研究所具备的广度和深度、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黑格尔研究专家。同时,黑格尔哲学广博的思想底蕴、精辟的理性思辨、厚重的历史感,对张世英自己的哲学思想、哲学体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纵观张世英几十年的黑格尔哲学研究历程,可以看到这样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研究范围广泛。他对黑格尔哲学的几乎所有部分均有深入研究,并有相应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问世。他早年所著的《论黑格尔的哲学》一书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其中文版先后印行了20余万册,在当时是不多见的黑格尔哲学入门书,甚至成了很多人的哲学“启蒙读物”。该书还引起国外学术界的关注,先后被译为法文(1978年)和英文(2011年),并对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巴迪欧产生过重要影响。

二是研究视野开阔。在学术生涯的前30余年,他基本上是在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背景下研究黑格尔的。后40余年,他进一步在现当代西方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的背景下审视黑格尔,体现了纵贯古今、会通中西的宏大学术视野。

三是注重编译相长。他所主编的《黑格尔辞典》,集中了当时国内黑格尔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西方哲学研究方面的很多著名专家,如苗力田、梁志学、杨祖陶、陈启伟、陈京璇、钟宇人、杨寿堪、侯鸿勋、朱德生、陈村富、舒炜光、蒋永福等,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黑格尔研究的最高水平。2006年,受人民出版社之邀,他以85岁高龄出任20卷本中文版《黑格尔著作集》的主编。自2015年开始,这套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的著作集已经陆续面世,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黑格尔文献的翻译方面,他主持的另一个大型项目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上下卷)。这套《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上下卷)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编译的,被列入1985—1990年哲学类专业教材编选计划,现在仍然是人们理解黑格尔哲学、黑格尔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参考文献。

四是国际影响巨大。他的黑格尔哲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第14届德国哲学大会主席马尔夸特教授称他为“中国著名的黑格尔专家”。第15届德国哲学大会常务理事兼东方组负责人格洛伊教授在德国权威刊物《哲学研究杂志》撰文称:张世英教授“在西方广为人知。在中国,他是享有盛名的哲学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彼得·巴腾教授在《东西方哲学》杂志撰文称:“中国人对辩证逻辑的探讨清楚地表明,就方法而言,我们起码必须认真学习张世英对黑格尔的解读,让他带领我们领会(他所理解的)黑格尔。做出这些努力之前,我们几乎没有权利评判中国人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张世英的学术研究发生了一次“转向”,即从研究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转向现当代西方哲学和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但“转向”之后,他并没有放弃黑格尔哲学研究,而是在一个更大的视野内为黑格尔哲学研究赋予新的活力,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例如,他认为,黑格尔哲学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思辨哲学”,但透过这层“思辨的外衣”,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它的“现实关怀”。黑格尔哲学中所包含的重视具体性和现实性的内容,蕴含和预示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倾覆和现当代哲学的某些重要思想。又如,他强调,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辩证的否定性”。“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而是“扬弃”即克服与保留的统一。这种“否定性”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自我前进的灵魂,等等。他的一系列观点和见解,不但拓展了人们理解和研究黑格尔哲学以至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和思路,而且融汇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他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奠定了思想前提和基础。

张世英在黑格尔哲学研究中秉持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由于受过分析哲学和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亲传,他对黑格尔的解读总是逻辑严谨、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由于研究深入透彻,且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传统文化素养,他每每能够让黑格尔“说中国话”,从而易于被中国人所接受和理解。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肯下“死功夫”。例如,在《黑格尔〈小逻辑〉绎注》一书中,他除了逐节逐段作了通俗的讲解外,还特别在“注释”部分下了苦功:一是用黑格尔注释黑格尔,即就同一问题、同一术语,不仅把散见在《小逻辑》各节中的相关论述集结起来,而且把黑格尔其他著作中的相关材料也搜集在一起,使读者可以从注释中得到相互参照、相互发明的便利。为了注释黑格尔的某个论点、某个术语,他常常翻遍《黑格尔全集》。二是借用西方一些研究黑格尔的学者的讲解和注释来注释黑格尔,这实际上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集注”的办法。这种“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精神,堪为我们今天治学为人的烛照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