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中,此人算是一个异类了,历经五朝竟能得到所有皇帝信任

2020-09-29 12:08:46 作者: 明朝太监中,

明朝的宦官专权干政一直为后世诟病,史上比较“有名”太监明朝就有好几个。不过,如世事都有异数一般,在宦官中居然还出现了一位相对正直的“人才”。

开始的时候,萧敬得到了明英宗的赏识,历经宪宗、孝宗、武宗和世宗。虽其中由于受他人的牵连,暂离了实权的位置,但是,在这五任皇帝执政期间,由于其自身恪守了做臣子的“本份”,倒也无伤多少,最后,还是得以荣耀退休了。

明朝的历史有时读来还是挺意思的,就拿“宦官识字”来说,在明朝开国初期,朱元璋可是有明确规定的:宦官不能识字,不能有文化。不过,到了朱棣执政时期,这句话便形同虚设了。而之后的皇帝,还专门请人教授宦官读书识字。

在很小的时候,萧敬就入宫了。当时,由于他的悟性很好,就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所以,丰富的宫中藏书满足了他的阅读量,使得他的学识非常深厚,从而决定了他后来能被皇帝看重。

萧敬能被明英宗赏识,主要是因为发现他在登记、核算皇帝给近臣的赏赐时,不但高效而且从来无错,觉得此人很有点能耐。于是,明英宗就开始重用他,并升为太监,任佥书监事,每年给禄米若干石。

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下“太监”这个官职,管着宦官,并且,和我们现在的理解有些偏差。现在,“太监”和“宦官”有时基本是同义词,可以互换。但在当时,萧敬的官职就是个正四品,算不上多大的官,但却离皇帝很近。

到了明宪宗时期,萧敬被派到内宫监干活。在这里,笔者再补充一下明朝宦官机构的知识。明朝宦官的组织构架设为十二监、四司和八局,被称为“二十四衙门”。其中,以“十二监”的地位较高,掌印者就是“太监”。

那么,内宫监是干什么活的?

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是不是个肥差?

吃、用、度都包了,尤其是建筑方面。

都知道,明朝中晚期是相当腐败的,后宫的宦官会利用自己的权力捞钱,尤其以内宫监为甚,盖的王府竟然都倒了。

而当时,萧敬主要负责的是仓储粮饷,他的账目很是清楚,将以往的一些漏洞也给剔除了。很快,他就被升为司礼监,任佥书。

在明朝初期,司礼监本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明朝的皇帝们不太爱管事,居然让宦官们“批”奏章。

于是,宦官的权力迅速膨胀,开始干政,当然,这都是皇帝放任的结果。根据一些资料记载,萧敬在任职期间,受命去地方查一些大案,倒也能秉公办事。

但当时,他和一个坏事做尽都的权宦尚铭走得很近。也因此,后来尚铭被抄家,萧敬为了避嫌,就主动提出去裕陵司香了。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萧敬是相当的明事理的。

按照一般的逻辑,他和被抄家的人员关系密切,应该是会受到相应责罚的,而他主动淡出,等于是一种认错的姿态。因为,皇帝一般都喜欢服软的臣子。

当然,萧敬的这些“错”,自然会有其他大臣弹劾他。

不过,后来的明孝宗却是很维护他,并启用他做了司礼监太监。那时,萧敬已经是宫中的一位“老人”了,经验丰富且熟悉各种典制,自然能为皇帝解决不少事情。

其实,在明孝宗执政时期,他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只娶了一位张皇后。不过,张皇后的兄弟们却非常跋扈。但是,明孝宗看在张皇后的面子上,没有追究。

之后,弹劾张氏兄弟的案子到了萧敬的手中时,他倒是一点都没有客气,按章办事。可细细想来,如果没有皇帝的“默许”,萧敬敢如此做主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