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蜀国实力最为弱小,但为何总是主动出击?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2020-10-01 11:17:57 作者: 三国中蜀国实

在三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主要看该国的地形、人口、土地、粮食等因素。因为要有土地才有粮食,有粮食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有人口才有兵源。

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鼎立时期,三国人口总数大概760万左右,其中:魏国,占据黄河中下游领域,户66万余,人口440余万,军队50万左右,是三国中国力最强的;吴国,占据长江流域,户52万余,人口230余万,军队23万左右;蜀国,占据四川地区,户28万余,人口90余万,军队15万左右。

从上述数字对比可以看出,蜀国在三国中人口最少,军队最少,人民负担最重(每5人养1名士兵),实力最为弱小。那么,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不求自保,为何还屡屡主动出击,六出祁山攻击实力雄厚的魏国呢?

原因一:后顾无忧。蜀国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国内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较高,具备对外发动战争的潜力。

原因二:既定战略。在著名的《隆中对》中,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对天下形势的看法,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成就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蜀国以汉室正统自居,统一全国的欲望十分强烈,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可以看出他们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针对魏国进行战略部署。

原因三:局部优势。诸多奇人异士的统领下,蜀国军队平均战力远超魏国,魏国虽然人多势众,军队战斗力、士气不高。

原因四:敌方不和。曹操死后,曹丕统治下的魏国内部一直不是很稳固,曹彰和曹植的部众和亲信虎视眈眈,不能团结一致对外。同时,魏国边界一直战争不断,国力兵力都比较分散。

原因五:以攻为守。蜀国偏居一隅,国力微弱,主动进攻在战略态势上有所改善,不至困向一隅,坐以待毙。

虽然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很突出,但凭借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改变天下大势的,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永远有效。

本文所有内容和观点均来源于网络和相关书籍,如有侵权行为,请立即联系小编,我们随即做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