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内阁首辅朱国祯曾经说过:“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在文臣看来,汉文帝、宋仁宗与明孝宗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更堪称“贤主”。汉文帝大家都很熟悉了,明孝宗也经过《明朝那些事儿》好好宣传过,唯独宋仁宗可能对大众陌生点,往往只在包青天的剧本里作为配角出场。
这部《清平乐》却破天荒以宋仁宗为主角,当然是值得期待的,腾讯视频今天播出了2集。就这两集《清平乐》来看,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演员优秀的表现以外,服装道具、场景布置、灯光运用都是一等一的。一部服化道好的古装剧,完全可以当作一部纪录片来看,剧情未来如何发展还不知道,但目前来看服化道还是值得称赞的。
从文学、艺术学者的眼光来看,宋朝在生活方式上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审美哲学,从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等等生活细节,都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也表示:“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当然,一部片子中服、化、道的亮点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都提到,要说对古代的还原,最重要的还是服饰和礼仪,所谓“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所以这里简单说说《清平乐》里面对宋代服饰的还原吧。
宋代皇帝和百官服饰主要有三种,即冕服、朝服和公服。冕服属于国家祭服,是礼服中最尊贵的,专门用来祭祀神灵与祖先的,同时也是历代变化最小的服制。宋代天子冕服主要有两种,即大裘冕和衮冕,百官则有九旒冕、七旒冕、五旒冕等等。朝服也叫具服,用于重大典礼朝会,比如册封、侍祠、元旦、冬至等等。
在《清平乐》里,就生动反映了皇帝与百官的朝服。
《宋史·舆服志》记载,宋代天子朝服先用通天冠,后改承天冠,也就是所谓“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高广各一尺,青表朱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红里,皂褾、襈、裾,绛纱裙,蔽膝如袍饰,并皂褾、襈。白纱中单,朱领、褾、襈、裾。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佩绶如衮”。
以上文字可能不太好懂,涉及到一些古代服饰的专有名称,但只要看图片对比就知道了:
然后是宋代官员的朝服。官员朝服的级别搭配与皇帝、太子的区别不大,也是梁冠、朱袍、朱裳、大带、革带、绶、白袜、乌履,差异主要在于梁冠。天子的通天冠二十四梁、太子的远游冠十八梁,大臣的进贤冠则根据级别有差异。元丰改制之前,一二品官员戴五梁冠,三、四、五品戴三、二梁冠,改制后分成七、六、五、四、三、二梁冠。
这在《清平乐》也有体现。
最后要说的就是公服了,公服的规格又次于冕服、朝服,大概相当于今天公务员制服,是君臣日常会见和办公用的服装,也是每一个官员都必备的服装(冕服、朝服未必有资格)。在宋代以前,公服与朝服在形制上区别较小。而宋代的公服与朝服却显著不同,不同于朝服的上衣下裳、交领右衽、足衣鞋履,公服则是曲领大袖、下施横襕(内裤)、足登乌靴。
宋代公服的组合实际上来源于隋唐的常服,而隋唐的常服又深受北方胡服的影响,这样让宋代公服的实用性加强,但不像唐代长服这样小袖紧身,仍然吸收了朝服宽袍大袖的特点,这样又让公服不失庄重。当然最引人注目的幞头两边的展脚,宋朝的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展脚也是可以拆卸的,《水浒传》中李逵就戴过。
同样还是图片对比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