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大局势,法家如何走向政治舞台?

2020-10-05 20:08:48 作者: 春秋战国时期

文丨老金聊史(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历史状态出现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这对于东周是政治上的大分裂,是更是少见的混战。随着长时间的战争,人们在思想开始不断的变革。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余古希腊文明的时间相近。而法家在其中最为耀眼。

在连续不断的战争中,各种学派纷纷兴起,各抒己见,并与其它的学派进行较量。在当时周王室的衰弱,全国各地的诸侯都开始纷纷崛起的契机。而一直处于底层,饱受压抑的士阶层,开始在政治一展风采。

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后面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却只不过只有十二家而已。在能够剩下的除了强大的国家以外,底下人民的思想也是优胜劣汰的。

关于百家学说的起源,共有两方面的因素。当时其总体目却是一直都想要自己的国家达到太平治世。其第一种因素表示诸子起于王官。比如法家认为“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其法家其实是出自理官,道家出自史官,儒家出自司徒,墨家出自清庙之守等等。诸子起于救时之弊的观点是在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不断。人们为了从乱世中摆脱出来的催发下而产生。

在战国时期之前的春秋时期依旧还是受西周影响很大。虽然在当时法家学说早有萌发,但却无法兴起,因为它与先前的“礼治”是相排斥的,因此法家如果想要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兴起,关于礼的破坏是必要条件。因为法家是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并且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依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些体现法治建设的思想也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在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而法家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当时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为周朝的周公旦,《周礼》也是由他制定了,而儒家思想就是对周礼的继承和发展。其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同时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孔子认为想要治理国家,需要进行礼治,这可不代表天下所有人都会如此。尤其是在乱世,并不适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中的其中一霸宋襄公,曾经在与楚军打仗时,竟然还要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很明显当时的儒家并不适用于乱世。

秦国本是西部边陲的小国,但是商鞅却给秦国带去了希望,而商鞅入秦,是携带着李悝的《法经》去的,秦国是以法家的代表,也是战国七雄之首。而法家的商鞅在秦国先后进行了两次变法,而秦国也可是日益强大。在商鞅死后,他的变法措施一直被秦国统治者所坚持。因此,法家思想都是秦的主导思想。在春秋战国的乱世,只有法家思想才能治国;而儒家应该在和平时期才是治国之策。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