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早在和诸葛亮在茅庐谈话时,就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020-10-06 15:21:46 作者: 刘备早在和诸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起兵二十余年却仍然寄人篱下的刘备迎来了人生中的转机,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刘备和诸葛亮见面后,诸葛亮便对刘备说了一段著名的话,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辰钟认为,诸葛亮向刘备说明了以后发展的两个目标,一个是基本目标:夺取荆州、益州为根据地,一个是终极目标:匡复汉室,一统天下。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最后曹操战败,曹军元气大伤。刘备乘机攻下了荆州四郡,成为赤壁之战中最大的赢家。其后刘备又向孙权借来了南郡,于是刘备就具有了荆州五郡,这个时候的刘备可以说是占领了荆州的主要地区,于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刘备开始把矛头指向益州。

公元214年,刘备经过艰苦的作战,损失了军师庞统,终于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会合,一同包围了成都。刘备又派李恢前出说降了马超,刘璋觉得大势已去了,于是投降了刘备,刘备得以占领了益州。刘备算是完成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基本目标。

我们看《隆中对》就会发现,诸葛亮和刘备的谈话大多都是在讲如何完成这个基本目标,即占领荆州和益州。而诸葛亮在说这个终极目标的时候,就给完成这个目标加了一个前提条件,这个条件就是《隆中对》原文中的“天下有变”这四个字。

意思就是说只有天下有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才有机会完成匡复汉室,一统天下的终极目标。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发生重大变故怎么办?那就在荆州和益州待着,割据一方。辰钟认为,刘备没有问诸葛亮天下没有发生重大变故该怎么做,他就已经明白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对于刘备和诸葛亮来说,天下发生了两次重大变故。第一次重大变故是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挥师南下,准备一统天下。最后兵败赤壁,元气大伤。这次重大变故时刘备还没有完成基本目标,就谈不上终极目标了。

而第二次重大变故是一代英雄曹操去世,曹丕篡汉,曹魏政权内部不稳。这次重大变故对于刘备和诸葛亮来说很是重要。此时刘备也称帝了,承继汉朝,如果率领北伐大军前去攻打曹魏,就有可能完成《隆中对》中的终极目标。

可是刘备这个时候却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反对,大举兴兵伐吴。刘备决定此时伐吴,有三个原因,辰钟概括一下。第一个原因是刘备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的死都和东吴有关系。关羽被吴军抓了,不愿意投降被杀,张飞被手下人给杀了,头被送到东吴。刘备想要为好兄弟报仇。

第二个原因是刘备此时已经想要一统天下,觉得东吴比较弱,决定先攻打东吴,占领东吴后再打曹魏。第三个原因是刘备觉得此时曹魏的曹丕刚刚即位,曹魏内部并不稳定,不会帮助东吴。而刘备认为自己的军队已经经过两年的养精蓄锐,兵强马壮,完全可以踏平东吴。

最后结局我们也知道了,刘备夷陵之战战败,蜀汉元气大伤。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重任,从公元223年到公元228年,历经五年的时间,终于使得蜀汉拥有了北伐的实力。然而到了这个时候,曹魏在北方已经发展稳定,蜀汉的国力和曹魏是有较大差距的,这也导致了诸葛亮的北伐未能成功。

刘备和诸葛亮在这两次天下的重大变故中,一次是没有能力完成《隆中对》的终极目标,一次是没有按照步骤来完成。因此,这对君臣最终没能完成匡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夙愿。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也走向了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