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专栏 古诗词群诗研究之十】花月最解情 ​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2020-10-06 16:56:31 作者: 【张娟专栏

花月最解情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文/张娟

课外古诗词四首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教学目标:

1.课前结合注释,熟读能诵,并查找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2. 通过四首诗比异求同的学习,体会诗人笔下的家国情怀和精神担当。

教学过程:

一.概观看篇

师:同学们从这四首诗能不能找出共同的东西?

预设:都是唐代诗人写的。

师:大家注意到这个单元写什么的呢?

预设:以亲情为主题,学生很容易辩识这四首诗同时都写到了怀人思乡。

师:分别找出标识性的句子?用你理解的语气读出这种心情。

预设:

思君不见下渝州

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

一夜征人尽望乡

(指导学生诵读,在读中品悟宦游不归人的思念,久戍不归的离愁,以及战乱频仍的时代渴望团聚的心情。)

二.中观比意象

(一)比“月”意象

屏显: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师: 李杜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峰,一谓诗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一谓诗史,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从这两首诗寻一点这种说法的影子?

明确:

李白这首诗的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不说“峨眉山间半轮月”,给人无限的多义性和遐思。“峨眉”“平羌”“清溪”“三峡”" 渝州” 五个呆板的地点名,却以一连串的动作贯穿,给人迅疾、乘风破浪的快感。

杜甫的这首诗首句就像一位叙旧的老者,直呈其事,最后两句,对比手法,含蓄蕴藉,表达了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怀念。

(指导诵读,辨析两首诗的不同情感。)

2.师:后两首诗是战争诗歌,且都是胜利后的诗作,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预设:

同:思乡。

不同:

菊花意象:不仅喻指高洁坚贞。它的纯然不杂的颜色,又是皇天后土的象征。喻指江山社稷,家国情怀。这首诗的气氛悲壮。

芦管意象:芦管擅于演奏速度较慢、缠绵悱恻、哀伤动人的乐曲。

" 清水流,清水流,流去悲哀和忧愁,芦管声声唱深情,清水万古流" ,是剑川民间流传的一首民歌。再比如白居易的“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给人悲凉感觉。

师:以“月”的意象看李白的思乡诗,比较它们的异同。

预设: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渡荆门送别》节选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齐读。比对李益笔下的“月”,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都把月比做“ 霜” ,都写到一种乐器,都有直抒胸臆的句子等等。

(二)比“花”意象

师:以花的视角关照杜甫的诗歌,分辨“花”在诗中表达的心情?

屏显: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九日五首·其一》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明确:前两首都是对战争的愤懑与控诉,最后一首战争创伤带来的无可奈何。寄托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师:比对岑参的诗歌,他们写法有什么不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