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到底厉害在哪?这两首诗暗藏一种认识事物的全观思维方式

2020-10-07 12:05:32 作者: 李白到底厉害

《望庐山瀑布》中的思维分为三个维度:

首先是宽度,“日照香炉生紫烟”,从眼前香炉峰的近景,视野横向拉开,眺望到远处“遥看瀑布挂前川”,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让大脑的空间有了宽度;

其次是深度,“飞流直下三千尺”,视野是向下俯视,让大脑的空间有了深度;

最后是高度,“疑是银河落九天”视野向上拉升,让大脑的空间有了高度。

李白这种开阔的思维视野让受众在大脑里打开一幅遁天入地的画面,造就这首写景诗歌的千古绝唱,脍炙人口。

在另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主要体现了两个思维核心,一是细节,二是远度。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这两首的结合,很好地体现了李白思维的两个特性:一是洞察事物的细节,二是洞察事物的整体。

比起李白的瀑布给人大脑无限奔放,冲破“思维墙”的空间感,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相去实在甚远。“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描写瀑布的场景很实在,但是给人局促感,因为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思维只是停留在事物本身,无法跳出“瀑布”的狭小圈子。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认知事物的门径,通过被分为两种层次:一种是认知事物的外在表象,二是认知事物的内在本源。但事物与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和动机产生连接,它的存在才会变得有意义。所以,认知事物的第三次层次是人的需求和动机对事物的考量。

综合李白描写瀑布这两首诗的特性,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我们不难从中获得一种启示,一种认识事物,洞察事物的全观思维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大脑养成跨越式思维的立体空间。

全观思维,是指以事物的中心为源点,在洞察事物本身细节的基础上,跳脱事物本身,通过宽度、高度、深度和远度这四个维度的全观视野来认知事物,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来回穿梭,形成“完整的系统论”,最后得出优化的决策。

详细内容,参考之前的文章:拒绝肤浅思考,怎样成为一个认知深刻、思维缜密的人#李白#大唐#思维收藏

品牌的包装、渲染对占领用户心智,往往起到一定程度上决定的作用。

所以,从品牌宣传推广的角度来看,李白作为任职当时大唐官方的“顶尖文案人”,大唐通过李白诗歌赚足了眼球,“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这句话也不算言过其实!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 《李白全集》。李白的诗歌大多飘逸潇洒,可以用“荡气回肠”四个字来形容。

我们虽不及李白的才情,但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心里有一个疑问或说是好奇心,为什么李白能写出这么多荡气回肠,气吞山河的诗歌?

李白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学不了他脑洞大开的方式,知道为什么总可以吧!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这些奠定了他

可以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但同样有李白这样经历的诗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唯独李白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呢?

用现在的话说,人和人最大的差别在于认识,可是很显然认知只是基础,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得回到脑回路这个问题上来。

那么,脑回路是什么?

经常看到有人调侃,这个人真实脑回路清奇,说的是思维奇葩,带有贬损的意思。正儿八经的脑回路,是指一个人认知能力构成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