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4日,以 “融入现代生活 弘扬时代价值”为主题的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将在宁波举行。 这是该活动首次在长三角州城市举办。
本届全国曲艺周最大的亮点是首次“ 线上全覆盖”。为适应疫情防控需要,本届全国非遗曲艺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开展,探索建立非遗曲艺展演传播新模式。
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 说唱艺术曾归于“宋代百戏”中,在瓦舍、勾栏之类民间演艺场地表演;及至近代,则以“什样杂耍”的面目大多在诸如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徐家汇、天津的“三不管”、开封的相国寺等民间娱乐场地现身。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给发展成熟的众多说唱艺术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命名——曲艺,并进入现代曲艺理论评论的场域。
曲艺的经典化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过程。曲艺之所以到今天仍散发着艺术的幽香,就是因为她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 并向经典化的愿景迈进。
宁波传统曲艺源远流长,在唐代已经有萌芽,宋代崭露头角。五代时“宣卷”传入明州,宁波开始有人创作这种曲艺作品。南宋宁波已有盲人唱“朝报”(官方新闻),后来演变为宁波新闻。而明清产生的四明南词、宁波走书等更是深入民众,遍及城乡。
宁波评话
“宁波评话”为地方曲艺形式的一种,俗称“讲武书”或“单拍”,相传在宋、元时代即有艺人在“瓦舍”里“讲史”的。
清道光年间,宁波城区就有供评话艺人演讲的茶馆酒楼数十处。民国时期,比较著名的评话艺人有张霭林、闻才章等等,其中张霭林、张一册、张少策的一门三代人所演讲的长篇大书《 水浒》最为人称道,在江浙一带享有盛誉。
张少策
评话演出道具仅需醒木、折扇、手帕各一,不配音乐,没有伴奏,演讲者着长衫或干净整洁的常服均可。演讲中全凭艺人“说、噱、演、评”的技艺和所掌握的知识面,并集书目中的所有角色于一身,真正是“一个人在做(讲演)一部大戏(书)”。
阿伟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俗称“宁波文书”,属弹词类。由于词章华丽和曲调优雅,四明南词为士大夫们所欣赏,一般不进入书场、茶坊,多在寿诞、喜庆的堂会上演唱。四明南词实证可考的时间约300余年。
明末清初,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文人,组织了类似票房形式的“诗词歌赋社”和“丝竹社”对南词曲调、节目进行研究。道光年间,南词十分繁荣,宁波城新街一带已有“崇德社”、“引凤轩”等组织。
四明南词唱、奏、念、白、表相间,主唱人要有“一白、二唱、三弦子”的硬功夫。南词常用曲调有词调、赋调、紧赋、平湖、紧平湖,俗称“五柱头”。调和调式转换较多,也有板腔变化。其演唱分为单档至十三档不等。
唱腔多是七字句,有的间隔衬字流畅动听,有的还有大段起板、间奏、尾奏等器乐段。主要乐器有:箫、笙、扬琴、二胡、琵琶、小三弦等。
演奏时,演奏员们根据自己所奏乐器特色,围绕主旋律,自由发挥,互相辉映,形成支声复调,以少胜多,音乐十分优雅。中外不少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专家,对此均有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