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前一场因翻译错误引发的日英军事冲突

2020-10-09 18:31:38 作者: 明治维新前一

翻译是一种实现语言沟通的方式,能够让语言不同的国家通过译者的翻译来实现沟通和交流,译者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每位译者在能够做翻译之前,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首先译者要对母语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比如虽然每个中国人都会说汉语,但是要求对一些词组和句子做解释时,很多人都说不上来。

译者在在充分理解母语的基础上做出的翻译,所以译者的母语水平已经比平常人高出很多;其次译者的外语水平也同样重要,特别是俚语、俗语、惯用表达等都考验译者的外语水平和他对外国文化的认知。

外语毕竟不是母语,即使译者非常优秀、在翻译方面经验丰富,也难免偶尔出现失误,一些小的细节没翻译出其中的韵味还不算大问题,如果外交谈判的关键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局面。这不,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的福泽谕吉就疑似一次错误的翻译引发了一场日英小规模的军事冲突。

这次军事冲突发生在1863年8月15日,日本萨摩藩(现日本西南部鹿儿岛县一带)与英国之间发生了军事冲突,日本人称“萨英战争”。

虽然日本人称为“战争”,其实只打了3天,顶多算是一场战役。当时日本处于江户时代末期,各种矛盾冲突在日本内外都凸显出来。日本人面对西方列强一方面处于无知,不知如何应对,外交谈判方面也缺乏经验;另一方面日本各藩割据,势力庞大,江户幕府也无法完全掌控,而且封建落后的体制下,闭关锁国、缺乏沟通等都是此次事件的诱因。

一、“萨英战争”的导火索

江户末期,尊王攘夷运动风起云涌,萨摩藩在日本实力强大,而且是支持“幕政改革”的一员。为支持政府“幕政改革”,1862年,萨摩藩主岛津久光率领军队700人前往江户(现 东京),不久与勅使大原重徳相遇后一起赶往京都。随后,为了尽快向幕府传达朝廷尊王攘夷的旨意,同年8月21日,岛津久光与大原重徳先率领400人从京都赶赴江户。

9月14日,岛津久光的军队到达生麦村(现神奈川县横滨市鹤见区生麦)附近的东海道上,400多人浩浩荡荡占据了整条道路。此时,四名英国游客正在东海道上骑马游览,他们分别是往返横滨和上海的商人查理斯·理察逊(Charles Richardson)、他的店员克拉克(Clark)、一对住在香港的英国商人马歇尔(Marshall)夫妻。这四个人正好与岛津久光的军队相遇,岛津久光的卫士要求英国人让开道路,让队伍顺利通过。

江户末期,按照惯例平民遇到大名的仪仗或军队,须下跪并退让两旁,可是四名英国游客不懂日本礼数,也不懂日语,由于沟通不畅致使岛津久光的随从认为是这些英国人对大名失敬。其间,马歇尔夫人的马突然受惊冲入仪仗队,岛津卫队的奈良原喜立刻拔刀砍伤了查理斯,紧接着其他卫士将其杀死,并砍伤了其他两人,马歇尔夫人基本上没受到伤害,此事就是日本史上著名的“生麦事件”。

二、日英交涉过程中的“误会”导致事件升级

英国政府得到消息后,英国代理公使尼尔向幕府提出严正交涉,并提出三项要求:一是支付赔偿费;二是惩处萨摩藩的凶犯;三是英国向萨摩藩派遣军舰。最后日本幕府虽然支付了赔偿费十万英镑,但是惩处凶犯问题上犯了犹豫。

当时翻译英国代理公使文件的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福泽谕吉,他带领的团队翻译了这份交涉文件。在赔偿和派遣军舰上没有问题,但是惩处凶犯的范围上没有翻译清楚,英方文件的原意是惩处行凶者,而福泽谕吉团队却误译成“日方必须将岛津久光的首级交给(英国)”,萨摩藩认为英国此举是挑衅,断然拒绝了惩处凶犯这一条款。

英国为了报复,开始绑架萨摩人当作交换条件,并在8月份派7艘军舰炮击鹿儿岛,挑起“萨英战争”。此役导致萨摩藩死5人、英国死11人,鹿儿岛500多间房屋被烧毁、3艘蒸汽船被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