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被孙悟空和哪吒施虐的龙王,为什么在民间香火不断

2020-10-10 00:00:25 作者: 屡被孙悟空和

龙王为群龙之首,法力无边,行云布雨,是古代神话中掌管水族的神仙。看似强大的龙王在《西游记》中,被孙悟空强借了铠甲和“定海神针”,又在《封神演义》中,饱受熊孩子哪吒的拳脚,连遭打击,形象扑街。

不过,失落的龙王在民间的香火供奉中找到了存在感,那么龙王真的香吗?

上图_ 央视版《西游记》里的龙王形象

源自“那伽”

其实,龙王是个外来户。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与凤、龟、麟并称“四灵”。西汉学者胾德在《大德礼记》中有称:“鳞虫之精者曰龙。”它变化无常,行踪不定,登天潜渊,无所不能。即便如此,龙的最初形象并没有“龙王”一说。

魏晋时期,大乘佛教传入中原。《大楼炭经》、《佛说海龙王经》《阿育王传》、《大方广佛华严经》等佛经存在着大量的“Naga”形象。在梵文中,“Naga”音译为“那伽”,本意为“蛇”。佛经的翻译过程中,中原僧侣将印度宗教中对蛇的敬畏与中国龙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全新的“龙王”。

东晋时,道教典籍《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录用经》中,描述了龙王虞渊降水救世的故事,可见外来的龙王和本土的龙文化产生交集,互为补充,颇接地气。

《西游记》共有100回,出现“四海龙王”具体形象的有17回。这个“龙王天团”的组成,还得感谢唐玄宗。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册封“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广德王敖广、南海广利王敖钦、西海广顺王敖闰、北海广泽王敖顺。有了皇帝的册封,龙王总算把“暂住证”换成了“户口本”。和本土文化的顺利合流,龙王享受祭祀和供奉,也是落户应有的待遇。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雨神担当

俗话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其中透露出龙王专司降雨的神职。商朝以后,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雨水的多少关系到收成的丰歉。先秦时期,人们相信降雨靠的是雨师,共工、湘君、河伯等水神也有下雨的法力。西汉后,民间供奉赤松子为雨神。

在《左传》、《墨子》、《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也有“祈龙降雨”、“土龙祈雨”等记载,这种神通不过是龙的兼职。南宋文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坦言:“自释氏书入中土, 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释氏书”指的是佛经。这番话表明魏晋时期龙王追随佛经来到神州之后,抢了河伯的饭碗,干起了专职雨神。

上图_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雨神有风险,降雨需谨慎。佛教《华严经》云:龙王降雨“润泽周普, 地无停水, 亦无泥洹。”唐朝时,道教在四海龙王的基础上,增加了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等五方龙王。佛道两家对龙王的竞相宣传,使唐朝将祭祀五龙列为国家祭典,民间争相修建龙王庙,祈求风调雨顺。

不幸的是一旦求雨不成或降雨成灾,有些地方就有“鞭龙”或“曝龙”的习俗。《哪吒闹海》中,四海龙王施展法力,水淹陈塘关,招致哪吒重生复仇。不论是现实还是神话,龙王得到差评,百姓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龙王落了户口,当了高管,百姓用香火表达对它的认可和肯定。

上图_ 龙王 腾冲纸马

护法济世

龙王的护法使命,一向鲜为人知。《西游记》中,组团取经的成员中,除了唐僧师徒四人之外,还有被人忽视的白龙马。事实上,佛经中龙王笃信佛法、守护佛陀的事迹比比皆是。《佛说众许摩诃帝经》中,一次,佛陀禅定时,碰巧“七日七夜降霪大雨”,龙王“自身缠绕七匝卯首上覆, 如伞盖相, 经七昼夜不动不摇”,自愿充当佛陀的保护伞。《杂阿含经》记载着龙王尽心竭力供养和保护佛塔的事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