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和李白是好朋友,关键时刻高适为什么没有想办法营救李白?

2020-10-10 23:20:04 作者: 高适和李白是

【一】李白“参军”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西逃到汉中时,为了整顿官军的力量,下诏命永王李麟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四道节度使及江陵大都督,保卫东南一带。

李麟利用自己做为亲王的机会,趁机建功立业,欲谋取帝位,接到唐玄宗命令后,招兵买马,打起“平乱”的旗帜号召,壮大自己的实力。这时,李白要是通过“参军”为国效力,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正当是时。

施展李白自己远大抱负的时候到了,永王李麟派人三上庐山,正在携妻避难于庐山的李白答应了当李麟幕僚的邀请,其实李白是出于“救国救民”之心而到了李麟的军中的,有诗为证:《在水军宴赠幕府诸待御》。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李白的“从军”信念是坚定的,“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为当官,只为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事与愿违,太子李亨自己称帝后成为唐肃宗,他害怕李麟的壮大,威胁到自己的安全,命令李麟到四川觐见唐玄宗,李麟抗命不从,于是,唐肃宗调动军队向李麟发动了进攻。

【二】李白入狱

永王兵败,李白丹阳南逃,在彭泽被捕,被关在浔阳监狱中。

当时宣慰大使崔焕和御史中丞宋若思认为李白的罪行比较轻,企图帮他获予赦免。宋若思带兵付河南时,还请李白做为军事顾问,并上书唐肃宗,推荐李白,但没有得到唐肃宗的同意。据说,因郭子仪的救助,免于死罪。

臣所管李白,实审无辜。……

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

【三】夜郎迁客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公元758年,58岁的李白开始了流放夜郎的生活,从浔阳出发,经洞庭,过三峡。这样的流放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生离死别的感觉,悲凉。

【四】高适为什么不解救李白

(1)政治立场发生改变

杜甫在晚年有诗《遣怀诗》,怀念和李白高适的漫游生活,往事只能回味。

忆与高李辈,论文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高适是朝廷重臣,谏议大夫。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时期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讨伐的就是李麟,而此时李白是李麟的幕僚,立场上的对立已经形成。

(2)政治生态复杂

唐玄宗西逃时,王维、郑虔、储光绪等人和朝廷里的很多人,并不了解情况,糊里糊涂成了安禄山大军的俘虏,成了伪政府人,这些官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置。

李白的情况更加严重,可以想象一下,唐肃宗对自己的父亲唐玄宗都不信任,就连唐玄宗都无法保全杨贵妃,高适敢帮一个犯有死罪的李白说情吗?

(3)高适:我不再是原来的我

高适20岁时来到长安寻求仕途,和高傲的李白一样想通过举荐,绕开科考,寄天子于慧眼识珠,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曾经流露街头,现在,高适身为朝廷重臣,深得皇上的赏识,高适不会因为念及旧情去铤而走险的。据《高适年谱》记载:高适对李白之厄难,似无所帮助。

此时的高适已经和李白划清了界限,也是出于保全自己。并把之前和李白的书信交往证据,一把火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