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御敌防线,为何明朝重视燕云十六州的程度远大于河套平原

2020-10-11 04:55:33 作者: 都是御敌防线

中国几千年,中原政权和外族之间发生过诸多兵事,抵制外敌的防御重地也随之而生。在明朝前,河套平原是中原王朝最关注的防御重地之一。可是明朝后,统治者们往往更加关注燕云十六州的发展,而河套地区却渐渐衰弱。

同样是作为中原政权抵抗外敌入侵的防线,为什么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发展不同?

上图_ 秦末汉初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有许多相同点。

1.都位于重要的地理节点

(1)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位于贺兰山脉之东,吕梁山脉之西,阴山山脉之南,长城之北。《读史方舆纪要序》评价“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

其主要包括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等区域。

(2)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别称山后代县北十六州,包括幽、蓟、瀛、莫、涿、檀等主要以河北、山西区域为主的十六个行政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区域往往是区分外族政权和中原政权的分界点。

《五代史》载“及已立晋,又得雁门以北幽州节度管内合一十六州。”可惜燕云十六州作为一个军事意义上的整体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面临着被割让的命运。

上图_ 燕云十六州

2.都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地位

(1)河套地区

从秦朝到宋朝,中原王朝的首都定都在咸阳、洛阳、西安、开封等地,这些地方都离河套地区距离不远,徘徊在河套地区附近的外族政权虎视眈眈。仅西汉一朝,匈奴就已经入侵边境53次。

为了保卫首都,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河套地区的建设。

比如说《史记·匈奴列传》载“赵武灵王……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筑造长城设置行政区并移民,而汉代统治者则在河套地区设置了朔方、五原、云中、定襄这河套四郡。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也有“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的看法。

河套地区,无愧是中原王朝防御抗击外敌的重要防线。

上图_ 明长城示意图

(2)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大部分位于长城以南。长城是传统军事防御工程,也是历代用于抵御外敌的重要凭借。

加之燕云十六州有燕山、太行山两座天然屏障。

若是长城稳固,燕云十六州保全,中原王朝就可以得到多重防御。

宋朝叶隆礼在《契丹国志》中高度评价燕云十六州的地位:“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他认为燕云诸州是外族政权和中原政权之间天造地设的界限,只要守住,中原政权就可以长治久安了。

上图_ 黄河流域地图

3.都有良好的生产发展条件

(1)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内的河套平原十分适于发展农业。其地形平坦,没有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之忧,又毗邻黄河,有灌溉的便利。所以许多人称“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河套地区附近的匈奴、西夏等非中原游牧民族政权,他们知道河套地区的富饶,所以常常入侵边境,想要占领河套提高自身生产力。

(2)燕云十六州

《辽史·食货志》称燕云十六州地区“幽燕之分,列郡有四,蓟门为上,地方千里……红稻青杭,实鱼盐之沃壤”。

可见,燕云十六州中不乏集中的平坦地带,适宜的气候,所以可以多方面地发展桑田渔牧,大大发展生产力。

上图_ 明朝版图

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有许多不同点

除此之外,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还有许多不同点。其中最明显的不同在于河套地区在明朝遭到忽视而渐渐衰落,而燕云十六州依旧被明朝重视。这如何体现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