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将出征,士兵抱怨粮食不够吃,他还往外送,事后证明真高明

2020-10-11 17:46:26 作者: 唐朝大将出征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一扫安史之乱后的颓废、创造大中之治的唐肃宗走到生命的尽头。

好似老天爷不肯轻易放过稍微走出难关的大唐王朝,在新君改元前,浙东爆发大规模起义,唐朝差点失去浙东(浙江东道)大权。

大中十二年的12月,私盐贩子裘甫聚众起义。裘甫是越州剡县人,属于浙江东道管辖。当时的浙东观察使郑祗德认为对方不过小打小闹,根本没放在心上。

裘甫出自底层,十分了解底层人的需要:活下去。而活下去没有粮食是不成的,于是每攻破一处城池,裘甫便会打开粮仓放粮救济百姓。百姓感念裘甫恩德,纷纷投靠其麾下,使得裘甫势力急剧膨胀。

虽然裘甫很高兴势力暴涨,却没被兴奋冲昏大脑,他明白同强大的唐王朝相比,自己还很弱小,同唐军打仗不能硬来,得靠脑子。

郑祗德率领大军前来讨伐,裘甫与麾下众人商量对策。有人认为他们该据城防守,有人认为该跟唐军拼了。裘甫没理会他人,看着剡县地图,一个作战计划渐渐浮现在眼前。

裘甫先在三溪上游建个简易的堤坝,使得下游河水变浅,大军可以步行过河。同时裘甫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在三溪北面列阵迎敌,而伏兵埋伏在三溪之南。

蝼蚁再多也是蝼蚁,这大概便是郑祗德的想法。面对裘甫大军,他是一点也没放在心上,两军交战,连个斥候也不派,就这么踏入裘甫的圈套中。

裘甫先是令北岸大军佯败,一步步往南岸退却,引唐军追击。待唐军半渡之后,将堤坝掘开,同时伏兵尽出,杀败唐军。唐军一共四大将,除了郑祗德逃走,其余三将全部被杀。

三溪一战,裘甫声势大振,附近各路反唐势力纷纷加入其麾下,一时间兵马达到3万人。裘甫一边继续开仓放粮收揽人心,一边聘请工匠,打造器械,目的自然是拿下整个越州。

郑祗德大败的消息传到大唐中枢,这时已是唐懿宗咸通元年正月。唐懿宗怎么也没想到,刚刚改元,就听到一个如此恶劣的消息。他只有一个命令:派人替换郑祗德,一定要镇压裘甫乱军。

这个新大将便是王式。王式是宰相王起之子(新旧唐书说法不一),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唐懿宗问王式有何破敌之策,王式摇摇头:“没什么特别的,陛下多给我点兵就行。”

唐懿宗不愿意,虽然在父亲的治理下,唐朝少有起色,但用钱用兵的地方更多,他不想在浙东用太多花费。

王式劝道:“陛下,兵越多,我解决裘甫所费的时间越短,而兵越少,我用的时间越多。两相一比,时间短的花费更少啊。”唐懿宗一想也是,便同意了。

王式领着忠武、义成、淮南等诸道兵马前往浙东讨贼,他初到前线后没有立即出兵,而是先了解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形。

裘甫大军大多是越州本地人,加上开仓放粮,有着天然的“人和”优势,关键是裘甫的间谍在越州城内无孔不入,甚至一些官吏专门窝藏这些人,只希望城破后能保全家小。

王式第一件事便是清除裘甫的间谍,弄瞎敌人的“眼睛”,只有让敌人摸不清己方虚实,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主动。

同时,王式将勾结敌人的官吏予以严惩,罪责严重的通通处死。将士若勾结敌人有了后路,便不会全力应敌,反正败了还能投降,又不会死。

裘甫人多势众,却有一个弱点:没有骑兵。王式所领的军队中,有不少吐蕃、回鹘人,这些人组建的骑兵能在关键时候给裘甫致命一击,不过王式却要面临一个问题。

原来这些异族骑兵,打仗时间过久,人困马乏士气不高,完全不能发挥原有战力。王式先是好吃好喝的犒赏他们,又送给他们的父母妻子一些衣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