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周澄八十回顾展 诗书画印皆有所成

2020-10-12 13:42:31 作者: 台湾艺术家周

周澄为台湾艺坛同侪中,少数于诗、书、画、印各领域皆有所成者,笔墨根基深厚,写生步履广泛,力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今涵容、内外兼修。

周澄是在宜兰生长的本土艺术家,也算是渡海来台艺术家传承的第三代。在台湾所谓的三大堂号:张大千大风堂、黄君璧白云堂、溥心畬寒玉堂,其中唯一传到第三代还能撑住场面的只有寒玉堂。师承寒玉堂的是江兆申灵沤馆,灵沤馆再传下周澄居山堂,一脉相承,薪火不绝。

周澄,《郭亮村纪胜》,137x69cm,2012年。图片提供/长歌艺术传播

画风深具古典韵味,植基于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底。细看周澄画山、云、树、石等,皴法、敷色似乎皆有来历,而整体感觉却有个人风格。策展人熊宜敬分析:“怎样才是好的艺术家?可以用过去两句名言来概括:笔笔有古人,笔笔有自己。听起来有冲突,其实不然,所有养分来自于古人,却可以长成当代的自我面貌。”

周澄也认为创新有其必要,但他绝不轻忽传统的重要。他说:“每个人都想创新,但创新需要有一个底子,有中华文化思想在,这样才不会让香火断灭,如果离开传统太远就回不来了。”

周澄,《铜墙铁壁》47x63cm,1994年。图片提供/长歌艺术传播

周澄早期画作在表现技巧上,与业师江兆申近似,但到了中年以后,风格已有明显差异。艺评家王耀庭分析:“以周澄跟江先生相较,在造形上他比较注重实景,就是看到什么画什么。在用色方面,他虽也有江先生的清雅之色,但另外他还具有浑厚浓重的一面。”以周澄所画敦煌月牙泉为例,他用的视野、观念,是现代画家受过现代美术教育之后,有了西洋画透视观点,比较接近实景摹写,与历史上名家所作大异其趣。

周澄绘画较前人有更多俯瞰的视角,这是现今画家藉交通工具之便,得以居高临下观望描绘,呈显大自然广阔壮美的气势。此外,周澄勤于旅游写生,数十年来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与中国大陆名山胜境,包括台湾家园的乡土情怀。为周澄撰写过传记的熊宜敬说:“在台湾他恐怕是走过大陆最多地方的画家,我算过在十几二十年中,他走过大陆不下四、五百个景点,非常惊人!这若没有坚定的志向,和旺盛的精力是做不来的,这也是他不断地有大大小小写生作品出现的原因”。

周澄,《月牙泉》,1999年。图片提供/长歌艺术传播

在旅游写生时期,周澄经常用“不负山灵”四个字,来传达人与自然合一的创作理念,其作品充满了对天地万物的遣兴抒怀。他说:“所谓写生的概念,不是写其生态,而是写其生命。真正的写生是把大自然的生命力溶入心里,然后在画面上呈现出来。”中国画论里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周澄实践得十分彻底。

周澄八十回顾展,目前正在台北中山画廊举办。以“蒸云洗石”作为题旨,精选出过往各个阶段的绘画、书法、篆刻佳作,以及平时日课、速写、诗文、笔记和艺文师友间谈文论艺的尺牍信札逾200组件,揭橥周澄一甲子以来对书画金石与国学诗词,锤炼不怠的纯一态度与实践力行,也藉此展览作为后学依仁游艺的范示。(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