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这么好的花园,乾隆也不满足。没多久,他就把自己说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搞出了“三山五园”。除了圆明园,乾隆下令在圆明园的东邻修建长春园,并沿着长春园的北墙修建一组欧式建筑西洋楼;后又将圆明园东南邻的两座赐园并入,称为绮春园。从而形成了圆明三园的格局,占地 5200 余亩。又先后改建和扩建了玉泉山的静明园、香山的静宜园,并借疏浚西湖的机会,修建了万寿山的清漪园。
那么问题来了 ,搞这么多工程,是需要花钱、耗费人力的。有人就说圆明园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耗尽了国库存银,让清王朝走向衰败,果真如此吗?
我们单看“三山五园”就知道,乾隆的生活作风是非常奢靡的,但乾皇帝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啊!雍正皇帝非常节俭,励精图治、改革整顿前朝的弊端,死后给乾隆留下的国库存银已有三千余万两。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国库存银又增加到七千余万两,此时圆明园工程早已经结束,而整个“三山五园”的工程也早在1769年基本全部完成。此时国库存银不减反增,所以完全不受修建圆明园开支的影响,就是算上“三山五园”的费用也不会拖垮清朝。
那么建圆明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呢?史料匮乏难以统计,只能参照清漪园的修建经费。清漪园,是乾隆为庆祝生母孝圣皇太后六十岁生日而兴建的一座皇家园林,占地 3500 余亩,工程精雕细琢,占地面积和建筑都超过了圆明园,耗费银子自然少不了。
总管内务府大臣傅恒等在《查核万寿山等工用过银两折》中说: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遵旨查明具奏事。据内务府大臣三和等奏称,万寿山自乾隆十五年兴修起,至二十九年工竣,通共领收过银五百六十九万五千六百三十九两六钱八分五厘。”也就是说圆明园单园的花费应该是不会高于清漪园的,即就算加上长春园和绮春园,修建经费也不会超过一千万两。
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难道仅仅是集中了全国的工匠,修了圆明园和其他几座园子吗?那可不成,乾隆可是十全老人,这点功绩可不配。
乾隆在《日下旧闻考》的《题词》注中说:“余临御四十余年,凡京师坛庙、宫殿、城郭、河渠、苑囿、衙署,莫不修整。”就是说他40多年来,不停地在京师搞工程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动用了工匠数量也极多,如果仅仅一个圆明园就集中了全国的工匠,其他那么多更重要的工程谁来干呢?
所以集中全国工匠来修建圆明园也是想当然的瞎猜,我们说康乾盛世虽然有些夸张,但当时的国力确实很强大。同时期全世界人口超过5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 10 个,中国就占了 6 个,即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扬州、广州,而英国、法国、日本、土耳其各占一个,这么多人口的城市,城市建设造就了大量的工匠,在这支建筑大军手里,一座圆明园算得了什么。
所以有人说清王朝修建圆明园,用了 150 多年,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耗尽国库的存银,也导致国势衰落,根本就是信口一说而已,毫无根据。
清王朝的衰败的原因有很多,但绝不是一座圆明园造成的。作为康乾盛世顶峰的创造者乾隆来说,清朝的衰败他也有很大的责任,其执政后期好大喜功,闭关锁国,停留在农业社会盲目自大,科技军事停滞甚至倒退。清朝在掌权者落后的思想和精神麻木下,一步步走向衰败,最终被拥有先进科技和生产力的大英帝国用枪炮轰开了国门,清王朝屡战屡败,导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成为民族的耻辱,也让我们这个民族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开放发展才能强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