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商朝开始,北方的蛮族就和中原王朝开始了对抗,这种对抗关系持续了数千年。到了汉朝,两大政权的对抗已经来到了一个顶峰,经过长期交战,匈奴人发现了一条规律。那就是千万不要在汉人面前建立任何城池,这条规律一直被匈奴人遵守到了明朝。
匈奴人作为游牧民族,习惯了跟随着水草的生长而迁徙,因此没有城池,基本上也没有人从事耕种行业。一方面因为漠北地区气候恶劣,难以支持耕种所需的严苛的气候条件。另外一方面,匈奴人不建造城池也是为了出于国防的需要。
当时匈奴人一共就只有200万人口,不过相当于汉朝的一个郡的人口罢了。匈奴之所以能够以这么点兵力对抗汉朝的数千万人口,不光是因为他们拥有着一支来去如风的骑兵,而且也是借助了漠北严寒的气候。
汉朝不敢轻易进攻匈奴,就是因为汉朝士兵无法适应严寒的气候。更不用说他们也不熟悉当地那广阔地形,一旦进入辽阔的荒漠,汉军很容易在大漠之中迷失。
一旦迷失在荒漠中,他们很容易遭到匈奴骑兵的围攻和骚扰。如果补给线路还被切断,那全军覆没也不是没有可能。即使没有在大漠中迷路,也没有遇到匈奴骑兵,对于汉军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每一次出征大漠,基本上都是赔本买卖,军队出征所要耗费的粮草和辎重,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毕竟数十万大军长途跋涉,背后需要整个国家的支持。
所以匈奴万万不能够在大漠中建立城池,一旦建立城池,汉朝就有了攻击的目标,以匈奴的人口数量,根本守不住城池的。
在汉武帝进攻匈奴之前,因为汉军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过漠北,所以匈奴利用当时抢来的汉朝俘虏,还是建立了一些小城池,用以囤积粮食。
公元前129年,卫青带兵出征匈奴,焚毁了匈奴圣域——龙城。这次匈奴城池被毁,但他们没有吸取教训。后来单于又在汉朝降将的建议下建立了一座城池,在城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
公元前119年,卫青又再次率领5万军队深入漠北,在击溃单于主力后,将建立起来的赵信城攻克,并将城中粮草全部焚毁。自此之后,匈奴再也不敢在汉朝面前建立囤积粮食的城池了。
后来,蒙古帝国雄极一时,他们没有听信匈奴铁律,纷纷建立城池。但是等到国家衰弱之后,这些城池就成了中原军队的活靶子,各个城池之间不能相互救援,被明朝军队一个又一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