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严武的交情

2020-10-15 11:17:05 作者: 杜甫和严武的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称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杜草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官宦家庭,深受儒家思想,但一生又不得志,忧国忧民,留下1000多首诗,诗中多有流露出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尤其是高级统治阶级的批判与痛恨,真实的再现了唐朝由盛及衰的现实生活,所以他写的史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称为“诗圣”,杜甫的另一个身份是杜审言的孙子,杜审言也是唐朝初期大诗人,也是位狂傲之人,曾自夸“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赋也成为部下,我的书法使王羲之也成为学生。”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衙官屈宋”。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大臣、诗人,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严武的另一个身份是严挺之的儿子。严挺之与杜审言同朝为官,也是好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虽然两人年龄相差14岁,但杜甫高出严武一辈。

因为这层关系,严武成了杜甫继高适,李白后的又一好友。

严武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能诗能武,官做的也不错,屡立战功,《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诗中充满了杀气和必胜的信心,严武接替高适与入侵的吐蕃作战,取得胜利。深得朝庭的赏识和重用,被任命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成为镇守一方的“土皇帝”。

杜甫被唐肃宗贬官后,同时,被贬的还有他的好友房琯,杜甫为房琯辩解说好话,惹怒肃宗,房琯被贬的原因是指挥平息安史之乱大败,付出的代价是五万兵马,伤亡四万多。杜甫被肃宗认为是房琯的“同党”。

杜甫流落成都建“杜甫草堂”时,严武给予了杜甫重要的支持和帮助,在严武的劝说下,杜甫又在严武手下为官,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部,杜工部的别称就这么来的,这也是杜甫做的比较好的官。

杜甫与严武的关系似乎又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杜甫也是继承了杜审言的狂傲,这看不惯那看不惯的,严武虽同样也是个文人,但也是武将,更是政客,处事风格与杜甫应该是截然相反。

严武生性暴敛。8岁时就杀死父亲的小妾为母亲出气,年青时,为逃避官府惩罚,把他私藏的一个美女,为消除人证,活活淹死。

做人是否也有待商榷,房琯为相时,对严武多有提携,但被贬后,正好在严武手下,严武对房琯是毫不客气,呼来唤去,丝毫不记得知遇之恩。

为此李白的巜蜀道难》“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对杜甫进行了提醒和劝说。

果不其然,杜甫酒后失言,激怒严武,差点被严武杀了,多亏严武的母亲及时出手相救。

江湖恩怨谁能说的清,“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此次相逢是最后一次相逢,严武年仅40岁就去世了,杜甫也失去了靠山,杜甫送严武最后一程,悲痛欲绝《哭严仆射归榇》:“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