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节可议,迎附朱棣:身系诏狱,勤苦读书;大明内阁首辅杨溥旧事

2020-10-15 15:18:02 作者: 大节可议,迎

作者:史遇春

这里,就来说一说古人读书的一段历史。

关于这段历史,还是要秉持我在《读书论》里所述的读书精神,即公正、客观地去看待、去评判,学其可学、弃其当弃。

那么,这位古人是谁呢?

他就是大明内阁首辅、“三杨”之一的杨溥。

杨溥既然是“三杨”之一,那么,就先说一下“三杨”。

所谓“三杨”,是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这三人均历仕明成祖(朱棣)永乐、明仁宗(朱高炽)洪熙、明宣宗(朱瞻基)宣德、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四朝;而且这三人先后均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期,他们都被加以大学士衔辅政。

关于“三杨”,可以看一看关于他们评论:

明朝勋戚、大臣、安国公孙忠之子、孝恭章皇后(明宣宗第二任皇后,明英宗生母)孙氏之兄孙继宗云:

“三人者各有所长,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天下引领望焉。”

明代方志史学家何乔远云:

“西杨(杨士奇)玉质金相,通达国体;东杨(杨荣)挥斤游刃,遇事立断;而溥(即南杨杨溥)安贞履节,酿醴调羹……”

明代著名学者焦竑《玉堂丛语》云:

“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明末史学家、文学家张岱云:

“士奇似李文靖(或即北宋名相李沆)、范文正(北宋名相范仲淹),而识稍泥。荣似裴晋公(唐名相裴度),而才小逊之。溥似司马君实(北宋名相司马光)、陆宣公(唐名相陆贽),而文采不及。又有言文贞(杨士奇)之雅差近名,文定(杨溥)之敦差近实,文敏(杨荣)之练差近术。”

“三杨”还是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

说完“三杨”,再简单介绍一下杨溥其人。

杨溥(公元1372年~公元1446年),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殿试,杨溥考中第二甲进士,他与杨荣同科,被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官。

明成祖永乐初年,杨溥担任太子洗马,侍奉皇太子朱高炽。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因太子迎驾迟缓,当日又有汉王朱高煦(朱棣次子,母仁孝文皇后徐氏)的谮毁,朱棣震怒,结果导致东宫属官全都受到牵连,被朝廷问罪。

其时,杨溥被关押诏狱,长达十年之久。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崩逝,明仁宗即位,此时,杨溥才获释出狱,被授官为翰林学士。

明仁宗设立弘文阁,任命杨溥执掌阁事;很快,他又升任杨溥为太常寺卿。

明宣宗即位,杨溥进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同典理枢机事务;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杨溥升任礼部尚书。

明英宗即位,杨溥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杨溥被晋升为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杨溥在内阁共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公元1444年~公元1446年),时人谓其有“相度”,他为人谨慎。

杨溥晚年,眼见宦官王振权势逐渐坐大,却无能为力。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杨溥去世,年七十五,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曰文定。

关于杨溥的详细情况,可参看《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杨溥传》、彭韶《荣禄大夫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定杨公溥传》等。

下面,就来说杨溥身系诏狱、勤苦读书的事情。

上文已经提及,根据《明史·杨溥传》可知:

杨溥与杨荣同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进士及第,并被授予翰林编修。

从进士及第、被授予朝职,到所谓 “靖难之役”朱允炆大败、朱棣登位,杨溥在朱允炆一朝奉职,首尾共计三年。

既然如此,按照当日奉行的“君君臣臣”观念,三年之中,杨溥受的是建文帝的职,食的是建文帝的禄,那么,他就应该忠建文帝的事。

但是,所谓的“靖难之役”后,杨溥作为建文旧朝的文臣,他既没有死节、也没有受到牵连打击而遭关押、被处斩,而是被朱棣任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