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多次复国,为何没有成功

2020-10-15 17:45:31 作者: 东吴多次复国

三国后期,司马家族掌控曹魏的权力之后,公元280年,三分归晋。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八王之乱和五胡乱中华,西晋灭亡,公元317年,东晋建立,只剩下半壁江山。江东本是孙吴的天下,东晋建立的时候,离孙吴亡国才37年,为何是晋朝在南方立足脚跟,孙吴和蜀汉没有复国的机会呢?

孙权

当年刘禅投降曹魏的时候,与司马昭有一番有趣的对话,乐不思蜀的故事让人笑话了2000多年,但是孙皓投降后与司马炎的对话,恐怕不大为人熟知了。

司马炎见到孙皓之后,笑着指着一个空座位说,我在北方设立这个座位给你准备很久了。作为俘虏的孙皓怼了回去,说臣在南方,也设立这个座位给陛下准备很久了。

这时候司马炎的心腹贾充一看孙皓这个态度,非常不满,嘲讽说:听说你在南方的时候,挖人眼珠、活剥人皮,怎么这么没有人性呢?!他的意思是孙皓是一个暴君,所以失去人心,才导致有今天的亡国。

孙皓

贾充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孙皓毫不客气反击:我用这种刑罚来对付那些以下犯上、谋杀皇帝的奸臣。这刺到了贾充的痛处,因为魏国皇帝曹髦,就是被当时魏国大臣贾充指使部下成济兄弟,在大庭广众之下杀害的。

司马炎对桀骜不驯的孙皓的表现非常不满,没有给他封地,仅仅是封他做“归命侯”,待遇在三国的退位皇帝中是最差的。因为没有封地,没有势力,要复国也非常不容易的。

而刘禅自己的命运稍微好些,但是,其子孙却在五胡乱中华中全部被杀戮殆尽,没有后裔了。不过后来的成汉政权李特打着他的旗号复国,而且还把刘禅弟弟的孙子刘玄当做招牌笼络人心,热闹了一阵。被东晋镇压之后,刘玄后人不知所踪。

孙皓后裔也被人当做招牌造反“复国”的。根据历史记载,封王的儿子34个,但是大部分没有留下姓名和封号。

当时东吴故地,复国的情绪还是存在的。据说当地流传谶语:“宫门柱,且当朽,吴当复,在三十年后。”又曰:“鸡鸣不拊翼,吴复不用力。”

公元310年,西晋王朝奄奄一息了,这时候江东有人觉得时机成熟,起兵造反,这个人是建威将军钱。他自称是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为了增加底气,他把孙皓儿子孙充“请”出来充当门面,让他当“吴王”。不久又把孙充杀了。

孙璠

孙皓的另一个儿子孙璠也想接着东晋在江东立足不稳之际,实现“复国”,他倒不是傀儡,但是力量不足,很快被镇压下去。

在稍早的公元314年,孙权另一个后裔孙弼在江东的广德造反,仅仅坚持时间个把月,就阵亡了。

为何孙吴复国如此艰难,没有成功?反而是北方来的司马氏可以立足江东呢?其实,东吴的孙策也好,东晋司马睿也好,都是“外来户”,江东一直是士族政治,只要自己权力在手,利益有保障,并不在乎是孙皇帝还是司马皇帝,以前孙策、孙权因为照顾了各方利益平衡,所以可以站稳脚跟,而孙皓过于残暴,臣民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所以不得人心,事实上从孙权开始和当地士族矛盾就出现了,孙权晚年多猜忌,杀戮无数。而西晋统一江东之后,也注意笼络人心,有很多优惠政策以便统治。所以江东士族当时更倾向于司马氏做皇帝。

司马睿

所以在利益面前,气节之类号召力就非常有限了。

另外,北方士族在拥立司马氏在南方立足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有“王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氏、庾氏、桓氏和谢氏相继掌握大权,根本轮不到也不需要孙吴势力复辟了。

再说当时深处乱世,人心思稳,士族觉得司马氏是现成的皇族,所以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也是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