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塔寺:徐霞客觉得它势极雄壮,天龙八部在此上演

2020-10-16 22:34:41 作者: 大理三塔寺:

庑殿顶

悬山顶

硬山顶

庑殿顶建筑

结论一、严格尊崇礼教的中原王朝不会在宗教建筑中越制使用庑殿顶建筑,而向往、学习、移植中原文化,但对中原文化理解不深刻、不全面的蒙元统治者并未完全参透和掌握中原礼制,或者并不打算严格按中原礼制行事,所以才会在宗教建筑中使用庑殿顶建筑来供奉自己心目中至高的神祇。

结论二、现存的,故宫以外的庑殿顶古建全部建于不严格尊礼制的元代。

双檐歇山顶

大家知道,由于马上民族放荡不羁的民族个性,元代建筑也多有体现,其粗狂并不严格按照"规制"进行规划、建筑的风格特征,成为辨别元建的一种要素。例如筑墙时的"跑马缝(上下砖缝不讲究对齐,随意摆放)",大梁不讲究平直,堪用即可(见山西平顺龙门寺的元建山墙大梁)等等。

山西平顺龙门寺的元建

体现在建筑规制是否严格遵守方面,元建也表现出了这个朝代的随意性,其实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就是这种随意性的集中表现。在中轴线上,永乐宫安排了两座庑殿顶建筑,这显然不符合"尊卑有序"的建筑礼制,一如"天无二日",中轴线上的庑殿顶也只能有一座,这样才能突出一个中心,"尊卑有序",不至于扰乱纲常。其实在道观寺庙中使用庑殿顶建筑本身就是一种逾越礼制,扰乱纲常的行为。

芮城的永乐宫

中国文化中,君权是大于神权的,虽然表面上说是"君权神授",但现实操作中,什么神享受什么级别待遇,是由皇帝说了算的,例如道教的"玄武大帝"就是由明成祖朱棣分封的。关羽由人到神,由侯到王,由王到帝也都是由皇帝决定的,即使连历代皇帝都顶礼拜膜尊称为先师、先圣的孔夫子,其"文宣王"的级别待遇也是由皇帝亲封的。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之后为褒圣侯;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谥号文宣王。宋、元都延续了"文宣王"的封号。

因此,严格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独尊仅限一人,那就是皇帝。所以,在建筑上体现一人独尊的庑殿顶也仅限一座,那就是金銮殿,其他均不允许存在,即使宗教建筑也不行。五台山拥有历朝历代的佛教寺院,其中不乏皇家道场,但无一处庑殿顶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外八庙是满清皇室建设的,算得上皇家道场,无一处庑殿顶建筑,避暑山庄因为属于皇家园林,而不是正规的施政场所,因而也无一处庑殿顶建筑;武当山是明成祖朱棣敕建的皇家道场,亦无一处庑殿顶建筑。最近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有重大考古发现,挖掘出北宋最大的皇家道场"上清正一宫",虽则北宋皇帝几乎都无比崇尚道教,而"上清正一宫"又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修炼道场,自汉唐以来就香火旺盛。到了北宋,笃信道教的宋真宗亲为赐名"上清观";宋徽宗又于政和三年(1113年)将"上清观"抬升为"上清正一宫",成为北宋最大的道教皇家道场,但根据现场复原图证实,宫观内中轴线上四座主体建筑,无一使用庑殿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