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东和孙吴,南抚诸夷,诸葛亮为北伐扫清障碍

2020-10-22 00:51:23 作者: 三国之东和孙

诸葛亮见他还没心服,就把他放了回去。孟获回去集合部众,又来战斗,结果还是兵败被捉。这次他还不服气,诸葛亮又把他放了回去。

就这样,一捉一放前后有七次。最后诸葛亮又要放他的时候,他确实感到诸葛亮军力强大、智谋高深,又不是存心与自已为敌,便心悦诚服地投降了。

孟获对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降服孟获之后,诸葛亮领兵继续南下。这时中路的李恢也突破了沿途叛军的阻击,进入益州郡;东路的马忠攻下牂柯后,也向益州郡推进。三路大军终于最后消灭叛乱势力,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东)胜利会师。

唐朝诗人胡曾在《泸水》一诗中,对诸葛亮不避艰险,率军南征一事,给予热情的赞颂: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

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08、软硬兼施

为了巩固和扩大胜利成果,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以后,采取了加强控制、改善民族关系、发展生产等“软硬相结合”之措施。

诸葛亮在南中扩大和健全了郡县制。他把原来的四个郡,增改为越嶲、建宁、永昌、云南、牂柯、兴古六个郡,加上没有叛乱的朱提郡,庲降都督所辖共七个郡,选派得力的人当各郡太守。他尽量安排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如永昌太守王伉、越嶲太守龚禄,原来都是南中地区的官吏;建宁太守李恢、云南太守吕凯,不仅长期在南中地区当官,而且本人就是当地土著(李恢是建宁人,吕凯是永昌人)。这些人以后一般都能贯彻诸葛亮的政策措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为了加强对南中地区的控制,诸葛亮把一些态度恶劣的大姓豪绅,强制迁到成都和内地,使他们离开本地,不准他们干预地方行政;还把一些强壮的少数民族男子编为军队,连同其家属一万多户迁到蜀中。这支军队后来骁勇善战,号称“飞军”,是蜀汉军队中的一支精锐力量。

为了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诸葛亮注意笼络他们的上层人物,县以下的官吏,基本上由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担任;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保留他们原来 的部落组织和"渠帅"的首领地位和特权;同当地有影响的大姓豪帅合作,给他们以官爵,对一部分在少数民族中威望高、同蜀汉政权关系好的大姓豪帅,则让他们到成都去做官。如孟获官至御史中丞,?习官至领军将军,孟琰官至辅汉将军。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除把一部分强壮的少数民族男子收编为军队外,还把一些民户配给焦、雍、娄、?、孟、量、毛、李等大姓为部曲。他们不愿意依附大姓,诸葛亮便劝令豪帅们出金帛收买他们为部曲,对拥有部曲多的给以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