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这句话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夸赞明太祖洪武皇帝的。朱元璋能够得到后世异族统治者的如此认可,说明此人的确有过人之处。
元末乱世,自然灾害频繁,而他们又拿不出什么应对之策,因此流民四起。朱元璋的父母皆在此时离世,他为了活命,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终投奔郭子兴的军队,还得了马皇后这么一位贤内助。在朱元璋起义推翻元朝后,却承认元朝是中华正统,有哪些考量?
(一)、伐无道诛暴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元朝的国祚不足百年,但在此期间它给神州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中原地区生活的人们,本来就有着贵中华,贱夷狄的思想,再加上其暴虐无道,因此不得人心。朱元璋本名朱重八,他的名字就是为了反元而起的。朱,通"诛";元即元朝,而璋则为玉器。
1. 先定江南再夺北,天下百姓就此宁
"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善之。"朱元璋能够顺利的夺得天下,与其麾下一众骁将谋士密不可分。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以江南地区为基本盘,逐步的向外扩充势力。
元末的起义军并不止他一支,像张士诚,陈友谅这些地方军阀势力都十分强劲。自一三五六年开始,朱元璋实行逐个击破的战略像长江上游的陈友谅,下游的张士诚,还有占据浙江福建的方国珍,以及陈友定等都惨死在朱元璋军队的铁蹄之下。
而后就只剩下了盘踞在北方的元朝,宋濂发表《中原檄文》"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同加入到讨元的队伍中来。
彼时的元朝,气数已尽,根本无力阻挡明朝的摧枯拉朽之势。
2. 新朝代旧朝,承认其身份
一三六八年,在徐达和常遇春的帮助下,明军攻克通州。而元惠宗则早早的就往北逃窜,并病死于应昌。在大明军队抵达北京的那一刻,彻底宣告了元朝结束了对中原的统治。当然,这个政权并没有消亡,而是在草原上继续发展,史称北元。
《明太祖实录》"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在朱元璋看来,元朝虽然是异族统治,不过也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近百年之久,他本人和臣民们都曾是其子孙,都曾在其治下生活过,言外之意,就是承认了元朝为正朔,并没有把它当成割据政权,或者直接否定。
古代华夷观念是十分深厚的,认为夷狄皆为茹毛饮血之人,并把自己视作高人一等。放现在来看,这是赤裸裸的民族歧视。不过那时候没有民主平等的观念,社会也没有发展到现在的水平。而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长大的朱元璋,为何会去承认元朝的统治,他完全可以将妖魔化的元朝,当成是"伪政权"。
(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礼记》:"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为了追求名正言顺,每个王朝都会宣称自己是中原正统。
比如北宋年间,赵家人说自己是正统,而疆域更加辽阔的契丹也说自己是正统;到了南宋,赵家人不过偏安江南一隅,他们却说自己是正统;而金国人认为,自己占据着中原,那么他们才是中原正统。正统之争如此激烈,可朱元璋为何还会往敌人脸上贴金?
1. 既成事实,没有否认必要
元朝虽然统治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包括传统中国地以及漠北还有西域的大片领土,皆归其所有。所谓的中原正统,就是谁占据了中原,谁就是正统。显然,元朝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此一来,就算朱元璋不承认,可它就是摆在那里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