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如何从寡头政治转向民主制?

2020-10-22 17:42:27 作者: 英格兰如何从

寡头政治,顾名思义就是指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与否定性,与一小撮反动统治者操纵一切的政治制度相连。英国的民主化改革进程始于17世纪60年代,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英国从寡头政治转向民主制度呢?

经济史学者Aidt和Franck基于1831年3月22日英格兰议会改革的唱名表决,对寡头政治的民主制度转化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寡头政治阶层乐于固守现有秩序,但公众对于民主改革具有强烈向往,这也成为了推动改革法案通过的主要力量。历史表明,这一期间英格兰经历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图1显示了英格兰各县各类抗议活动参与者的地理分布图,作者进一步区分了和平抗议(图1c)和暴力动乱(图1b)。其中,和平抗议发生在北部、中部的工业城镇和伦敦及其周围;暴力抗议集中在伦敦腹地(大部分是农村骚乱)和英格兰北部(大部分是城市骚乱)。

图1 英格兰各县各类抗议活动参与者的地理分布图

为了探究英格兰从寡头政治转向民主制背后的主导因素,作者提出了三个理论假说:一是革命威胁论,该理论认为位于暴力动乱地区的议员,更有可能支持改革;二是公众民意论,该理论认为在大规模民众游行示威的地区,议员更有可能屈服公众的意愿支持改革;三是政治权宜论,该理论认为议员们都是利己主义者,当现有席位分配或投票规则不利于他们当选时,就会选择投反对票反对改革。

在具体检验过程中,作者使用1830年10月26日至1831年4月22日,下议院议会席位对应的投票群体信息进行分析:选取公众抗议信息和暴力事件数量来表示革命威胁的大小;选取请愿书数量(主要被记录在下议院期刊上)来衡量公众的民意;选取净席位增加、被剥夺公民权、赞助人控制和土地利益来衡量政治的权宜性。在考虑了政党、报纸发行量、就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作者发现:选区所有抗议活动(如暴力骚乱和和平抗议)(All protest)的增加都会对改革法案投赞成票的概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政治上的权宜衡量也会对议员的投票决定起到重要作用。这验证了革命威胁论、公众民意论和政治权宜论三个理论假说(见表1)。

表1 革命威胁论、公众民意论和政治权宜论的实证结果

进一步,作者将暴力骚乱分解为农村暴力和城市暴力,将和平抗议分解为会议、集会和改革鼓动进行分析,发现暴力动乱对改革支持率提高影响不显著,但和平抗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细类上看,城市暴力对投赞成票的概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再次验证了革命威胁论假说。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暴力事件的增加,会提高议员们对改革的支持率,但农村暴力则不会。由此可见,城市起义是寡头阶层最为担心的问题。此外,会议、集会和改革鼓动(特别是与改革相关的)也对议员选票产生了积极影响,且这种和平的方式相较激烈的暴力动乱对议员的影响更大(见表2)。

表2 暴力和不同类型的和平抗议对议员投票的影响

最后,作者基于两个反事实分析来评价本文主要结论的可靠性。第一个反事实是假设参加二次宣读的议员,如果受到更为强烈的暴力骚乱以及和平抗议,投票结果会如何。第二个反事实是假设在第一次投票中缺席的18名议员,参与二次宣读并且投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经分析发现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直接影响了议员的投票选择,证实了本文结论的可靠性。

通览全文,作者对英格兰1832年改革法案得以通过的原因进行研究,发现示威、游说、鼓动、请愿等抗议活动在推动寡头政治转向民主制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政治上的权衡也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