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伐吴,明是替关羽报仇,暗是怨恨孙权不承认自己称帝

2020-10-23 04:01:38 作者: 三国刘备伐吴

因曹丕态度坚决,韩冉也没有办法,只好称病找机会,停住在上庸。在上庸等待时期,曹丕篡位代汉的诏书已经传到了荆州。人家曹丕家的丧事,已经变成了登基的喜事。故而吊孝计划破产。

此次,曹丕借口是“恶其因丧求好”,其实就是瞧不起刘备,如果刘备强大,哪有接见为父吊孝的客人?(2)孙权不买账

221年四月初六,皇帝刘备恭谨奉献黑牛祭品,告示天地神灵:汉朝得到天下,万代相传不绝。

《资治通鉴》:时权在公安,闻之,自公安下都鄂,改鄂为武昌。召问知星者,将定三分之计。

孙权接到刘备称帝的文书之时,人还在荆州公安,得知此事,内心五味杂陈,深绝蜀而专事魏(对蜀深恶痛绝,对魏则逆来顺受)。

孙权马上启程回家,宣布定都鄂州,改名武昌。还专门诏来占星大师,询问有关应顺天时的星象,自然流露出三分天下而称帝的意思。

孙权这人,历来是遇到什么事,都能沉住气。故而对于刘备称帝,他既是不承认,同时也没有过激的言行。

孙权对刘备称帝,进行冷处理!不派使者也不下文书,不指责也不附和。

对孙权的冷淡,刘备很是不爽!

直到八年之后,孙权称帝,才彼此承认对方的帝位名号。四、大张旗鼓伐吴

刘备称帝,心里窝火。曹丕瞧不起我也就算了,人家拳头硬,你孙权凭什么也藐视我?还定都鄂州,改名武昌,是不是嫌我力量不够强大?不给点颜色瞧瞧,不知道皇帝的利害。

221年七月,忙完了登基、封赏诸多事宜的刘备,亲自率领各路军马,大张旗鼓伐吴。出兵理由是“耻关羽之没”(《资治通鉴》)和“怨杀关羽”(《建康实录·序》 )。

刘备伐吴,一意孤行!

赵云劝,不听!秦宓劝,把他关进大狱!“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

自己人劝不听,东吴人求和也不听,刘备就是执意要不承认自己是皇帝的孙权俯首称臣。(1)一字长蛇阵

刘备浩浩荡荡率五万人出征,逼得孙权临时到处招兵马。

《三国志·胡综传》: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

刘备出兵到白帝城,孙权见因为现有的兵少,派胡综到各个县去征选兵员,得到六千余人。

刘备伐吴,起初占优,但经过慢慢的发展,优势丧失殆尽。最后双方兵力人数已经旗鼓相当了!

让刘备更加没有脾气的是,他遇到一个“胆小鬼”陆逊。尽管双人马差不多,可陆逊就是缩头缩脑不出战,没有办法,只有耗下去。

对年轻的将士来说,江南的冬季不值一提,可江南的夏天则酷暑难耐。古代卫生条件差,人多聚集在一起,容易患皮肤病,甚至引发瘟疫等。蜀军将士在酷夏的野外苦不堪言。

为了让将士阴凉,刘备就把军营设于依山傍水的深山密林之中,水军也上岸驻扎,从巫峡建平直至夷陵,在三百多公里的崎岖山梁上立四十余座营寨。也就是七百里连营!用评书中说的,就是一字长蛇阵。

兵法,并不反对一字长蛇阵。而且还把一字长蛇阵说得非常精彩适用。

《孙子兵法·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善于排兵布阵的将领,部署的军队,就像“率然”蛇一样。“率然”是常山一带的一种蛇。攻击它的头部,它的尾巴来攻击;攻击它尾部,蛇头又来救助;如果攻击腰部,蛇头蛇尾同时来救应。

倘若只看这,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就没有一点毛病。可千里之外吃瓜子的曹丕却说:“备不晓兵,岂有七面里营可以拒敌者乎!”(刘备不懂兵法)。(2)彼此呼应的弊端

一字长蛇阵,在评书、演义中很是常见,只是名字,听起来都就霸气侧漏,但实际战例中却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