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下辖了6个兵团,一个兵团拥有多少兵力?

2020-10-24 10:28:04 作者: 1951年,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志愿军的文章。截止1951年12月,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已经达到了6个兵团,分别是:第三兵团、第九兵团、第十三兵团、第十九兵团、第二十兵团和第二十三兵团。那么,下辖的6个兵团,一个兵团拥有多少兵力呢?认真的说,每个兵团的兵力差距很大,因为下辖的军不一样。有的兵团下辖了5个军,有的兵团只下辖了2个军,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兵团这个编制。兵团这个编制在抗战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抗战时期,当时的指挥系统非常复杂。首先是南京的大本营,为了方面指挥部队,还建立了几个行营,例如桂林行营、天水行营,一个行营管理两三个战区。当时,全国划分为一系列的战区,例如山西划入第二战区,河南划入第一战区等等。战区之下是路军,例如第19路军、第3路军等等,八路军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改为了第18集团军)。

1938年以后,全国所有的路军都改为了集团军,各个集团军的兵力差距很大。由于战争规模很大,动辄需要出动几十万大军,出现了几个集团军联合作战的情况。为了方便指挥,设立了兵团这一编制,兵团的等级在战区之下、集团军之上。后来,由于各种指挥等级过于复杂,不利益战术指挥。到了抗战的中期,兵团这一编制被撤销。一转眼到了1946年,双方爆发战争以后,南京方面先后策划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当时,出现了需要几个军或者几个整编师联合作战的情况。

后方的战区机构对于前线实际情况并不清楚,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前线统筹机关。1947年兵团这一编制再次建立。起初,仅仅设立了3个兵团,全部投入了山东地区。每个兵团的兵力,都在20万以上,属于机动作战力量。时间进入1948年以后,一系列的兵团先后建立,南京方面总计建立了22个兵团,各个兵团的兵力差距非常大。我们看一下解放军部队的情况,起初,解放军部队中并没有兵团的编制,各个野战军直接下辖了各个纵队。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一个纵队已经无法满足任务要求。

需要在野战军之下,再设立一级编制,这就是兵团。纵队的数量太大,指挥比较复杂,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野战军之下是兵团、纵队、师等等。截止1948年12月,全国出现了17个兵团。起初,各个兵团的兵力差距很大,主要是各个军、师的兵力就差距明显。例如第四野战军的一个纵队,兵力可能比第一野战军的一个兵团兵力还多。但随着战争的基本结束,时间进入1950年之后,各个军、师的兵力都进行了调整。虽然各个军、师的兵力并不完全一样,但之间的差距非常小。我们看一下陆续参战的6个兵团,分别是第三兵团、第九兵团、第十三兵团、第十九兵团、第二十兵团和第二十三兵团。

其中,第13兵团最先参战,撑起了第一次战役的主体。在6个参战的兵团中,第13兵团的兵力最多,因为第13兵团,总计下辖了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等五个军。其中,前4个军都是东北野战军的老底子,分别是东野的1纵、2纵、3纵和5纵。至于50军,情况有点特殊,前身是滇军第60军。我们看一下38军的兵力情况,截止1950年,38军总兵力为44500多人。其他的各个军,兵力与38军差不多,或者略微少一点。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第9兵团开始调动参战。

第9兵团下辖了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等三个军,这三个军都是华东野战军的老底子,分别是华野的1纵、8纵、9纵。参战的时候,由于第9兵团的各个部队已经换发了50式军服,因此都带着大檐帽。参战初期,各个部队基本上都没有带冬装。时间进入了1951年夏天,第3兵团和第19兵团先后参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