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粗瓷碗为沉船断代 听上博专家细说唐代平民瓷器长沙窑

2020-10-24 14:32:25 作者: 一只粗瓷碗为

图说:上博讲坛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李永生摄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这些天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当年从“黑石号”沉船打捞上来的器物种类极为丰富,仅陶瓷器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67000余件。昨晚,在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博知识普及讲座——“上博讲坛”上,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陶瓷研究部副主任彭涛就如何根据船上的瓷器进行船沉没准确时间的推断,以及人们并不广泛知晓的长沙窑作了详尽的解释。

粗糙瓷碗帮助断代

“江心镜”本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物事,然而,在黑石号上,却有一面铸有“唐乾元元年戊戌(758年)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文字的“扬州江心镜”,且这面仅存的实物“江心镜”与沉船上的“乾元通宝”钱币理应是“黑石号”沉没年代最明确的证据,“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它们差点误导了人们对于‘黑石号’沉没时间的判断。”彭涛说。

图说:“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展品 官方图 下同

在黑石号出水多达50,000 余件的唐代长沙窑瓷器中,有一件不起眼的青釉褐绿彩瓷碗,内壁有绿彩及褐斑装饰,外壁釉下暗刻“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九字。此碗虽制作粗糙,但最终成为沉船上最有明确断代依据的实物,也是“黑石号”沉船最具学术研究价值的器物之一。彭涛认为,通过此碗的纪年文字可以推断,沉船时间是宝历二年即826年,或者至多往后再推迟一两年。黑石号上所装载的大量陶瓷器,也基本为公元826年前后不久生产的产品。这一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瓷碗的出现,使不少研究者认识到,9世纪20年代末,是“黑石号”最可能的沉没时间。

平民瓷上市井歌谣

越窑青瓷、北方白瓷、长沙窑彩瓷以及广东青瓷,是唐代销往西亚地区的陶瓷器中最为常见的品种,被称为贸易陶瓷“四组合”,与誉满天下的越窑秘色瓷和邢窑白瓷不同,前人没有留下赞美长沙窑瓷器的绝世佳句,长沙窑瓷器不属于瓷器中的阳春白雪,但这种瓷器在当时因为其价廉、平民化、薄利多销,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黑石号”出水瓷器中长沙窑瓷器的数量极为庞大。六万多件瓷器中,长沙窑产品就占了 57500余件,构成了“黑石号”装载物品的主体。

图说:“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展品

长沙窑兴起于8世纪中后期,10世纪后逐渐衰落。“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开创了彩绘瓷器的新时代,它是第一个以生产彩绘瓷器为主的瓷窑,彩绘瓷器所占比例几乎达到了一半或更多。”彭涛介绍。

长沙窑是纯粹的唐代民窑,烧造产品主要是实用器。长沙窑彩绘瓷器中,描绘各式鸟类形象的作品非常多,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众多飞鸟形象中,以自然界中的雀、鸿雁、水鸟、鸽子为常见;长沙窑上的人物纹样中多有异域人物纹,高耸的鼻子和卷曲的头发虽然笔触简洁,但面貌特征十分显著;长沙窑还以诗文作为陶瓷器的装饰纹样,绝大多数为五言绝句,体式轻巧,节奏明快,不求对仗,更贴近市井乡土,也更易为平民百姓所接受。长沙窑瓷器上的诗文绝大多数未见《全唐诗》记载,彭涛推断,这些没有署题,也没有作者姓氏的诗可能属于流行在市井里巷的歌谣与民歌,也可能是唐代长沙窑窑工的原创作品。比如“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还有的长沙窑瓷器上索性大大方方打起了广告“美春酒”“陈家美春酒”“好酒无深巷”。

图说:“美春酒”

9月份开幕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中精选了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和中国国内多家博物馆的重要馆藏,试图全面展现黑石号出水文物的盛况,但彭涛坦言,仍有遗憾,迫于展厅空间、海外运输等客观因素限制,一些超大体量的陶瓷珍品未能如愿展出。(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