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的四个坑,有一个坑因为战乱而没有放置人俑,秦的大量工程都有类似的现象,风起云涌的战争打乱了秦朝万世不朽的基础,为了保护秘密,为了后来的帝王不能再用这些全国的能工巧匠制造兵马俑来对抗无敌的始皇帝,所有的工匠都被残忍的杀害了。
秦的政令就是那么简单和粗暴,他灭绝性的消灭了全国陶制工匠的精英,是不是就客观的造成了兵马俑工艺的失传呢?
2.幸存的工匠谁还敢做兵马俑
我相信,如此广大的华夏土地上,家族传承的工艺一定还有接班人的,在某个隐秘的角落,一定还有掌握了人俑制造工艺的工匠存活着,然而看看他们的师傅弟子或者家人吧,被嬴政征召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谁还敢说自己会人俑的制造技术,谁还敢继续吃殉葬物品制造这口饭,很多匠人甚至都不敢将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家人,这也是人之常情,当技巧变为了可能的催命符后,他消失的速度一定是惊人的。
秦始皇兵马俑八千个造型各异,神态不一的人俑,那些符合人体构造和力学原理的陶俑造型塑造,再也没有在后世的陵墓中出现过,汉墓中发现的人俑不但在数量上,在质量上都不能和秦始皇兵马俑相比,一个伟大的技术因为政治的干预,从华夏文明的科技树中消失了,或者说是自我隐藏了。
三.秦朝过后再无秦始皇
1.兵马俑的本质是什么
兵马俑的本质是什么,是豪气,是敢于和阴间的存在争夺统治权的霸道,秦始皇杀的人太多了,这些人的灵魂们在阴间等待着嬴政的到来,秦始皇统治的后期,对于长生不来的迷恋,一定有着对阴间无数仇敌隐隐的恐惧。
然而他终究是那个豪迈的男人,秦军可以在阳间击败六国,秦始皇的兵俑又怎么会在阴间惧怕那些幽魂呢?八千个皇帝的近卫军团,就能横扫六国的牛鬼蛇神,秦王也许可以在九泉之下建立另一个不朽的帝国呢!
后世的帝王们,就连气质和秦始皇最 相近的刘彻,也没有这种狂霸的气概,古人对鬼神的敬畏仿佛没有出现在嬴政的身上,这个赵国出身的孩子,这个杀人盈野的千古第一帝王,最终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甲兵和自己胸中的气魄,后世哪个能与秦皇的气概相提并论呢?
2.秦始皇所做国家工程正面与负面的意义过多
秦朝是按照千秋万载,统一天下的战略布局的,大量的耗费物资,耗费民力巨大的工程,将百姓看成了资源一样的消耗品,这种毫不掩饰的残暴,让秦二世而终。
后来的帝王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道家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论很长的时间内,很多的帝王任期内,都是执政的纲领,没有人敢于将大量的资投入到巨大的工程中,除了隋炀帝。而为了身后事的投入,就更几乎是帝王的忌讳了。
帝王们当然也希望自己死后继续享受荣耀和富贵,以后朝代对于殡葬的注意力,最终还是慢慢的集中在了财富的堆积和陵墓总体的构筑上,因为曹丞相不太好的行为,很多皇帝甚至隐藏自己墓穴最终的位置,秦皇那种摆了车马的大格局,不太会出现了。
3.从唯心主义看兵马俑的存在
兵马俑是不是意味着那些取材于真实面孔的陶俑,那些人体的灵魂也要禁锢在黑暗的墓穴中,永远等待着皇帝的召唤和战斗呢?
那些陶俑面孔的提供者,灵魂能不能得到解脱呢?后世的皇帝即使有制造兵马俑的冲动,如此敏感又神秘的工程,主持的大臣应该如何自处呢?他怎么才能逃脱几乎必然被灭口的命运呢?
兵马俑的背后,是阴间和阳间的博弈,那整齐的军阵背后,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仪式的组成部分呢,帝王们对于这个谜团,没有最终的答案,也就不可能冒着死后灵魂能否永生的风险去追求兵俑的存在的。
结语:
嬴政的后世确实再也没有出现过兵马俑那样规模宏大的殉葬奇迹,这与殡葬风格的变化,儒家对人俑的敌视,兵马俑本身巨大的耗费都是相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