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中,刘备是从底层成长起来的。刘备早年一生都在逃亡,但他所到之处无不得人心。在公孙瓒麾下时就得田豫、赵云,在徐州得糜竺、孙乾、陈登,在豫州又得刘琰、袁涣。或随刘备一生逃亡,如陈登、袁涣、田豫这等虽不在帐下,仍对刘备口赞不绝。
刘备从小就志存高远,在尔虞我诈的三国乱世中,他以卓越的品质、谦逊的作风招揽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足以证明刘备的为人品性,对其敬仰的人自然是不在少数。而此人就很敬仰刘备,但是最终却是帮孙策荡平江东,不是人称若得此人,刘备定一统三国。
他便是太史慈。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善于骑射是个神射手。他本来是一个郡的小官,有一次州与郡产生矛盾,郡里害怕自己吃亏就叫太史慈为使出去希望可以占到先机,最后少受点委屈。太史慈利用计谋将州使带来的奏折给撕了,如此一来两个人都没有办法。
太史慈便教唆州使与他一起逃难去,不论怎样两个人都不能逃脱罪罚的。为了躲避又不脱拖累自己的家里,他们只能躲到辽东去了,但是太史慈是一个大孝子,孔融知道了此事便吩咐一直好生对待太史慈的老母。而后来孔融被黄巾军败退,被围困与北海,束手无策。
孔融兵大乱,奔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围城,孔融心中郁闷。糜竺怀愁,更不可言。次日,孔融登城遥望,贼势浩大,倍添忧恼。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开门”。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贼众赶到壕边,那人回身连搠十数人下马,贼众倒退,融急命开门引入。其人下马弃枪,径到城上,拜见孔融。
这个人便是太史慈。他向来在辽东闯荡,昨夜刚刚归家探母。太史慈在外期间,其母在离城二十里的都昌独居,孔融知道太史慈是个英雄,怜其母孤老无依,经常派人送米面布匹接济。太史慈之母对孔融十分感激。于是前来救孔融。?太史慈主动提出为孔融出城杀敌。
但孔融担心他一个人寡不敌众,白白搭上一条性命,便让他去求见刘备。但他们几人彼此之间都互不相识。但是太史慈却是轻易地说服了刘备。太史慈说自己和孔融非亲非故,意在表明自己和孔融没有任何利益瓜葛。这样,他就是一个纯粹第三者身份。
一个和孔融没有利益关联的第三者,都能够冒死突围前来向刘备求救,那么,一向以“仁德”闻名天下的刘备应该怎么做呢?于是刘备被其说服前来救孔融。而太史慈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投降孙策后,某次太史慈随孙策讨伐麻保贼时,有一敌将于城楼上揽著城上梁木,向孙策军大肆叫骂,太史慈便引弓一射,一箭贯穿敌人的手,直中楼中短梁,弓术如此精妙,此“贯手著棼”一事更成为千古佳话。太史慈毕生展现了多方面的才能,其智勇双全的表现,可谓一代名将。
而他尽义守信的性格,更是为古今所称道,既能报恩于孔融,又能守诺于孙策,均可见其为人磊落。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
这是句豪言出自三国东吴名将太史慈临死却想到自己壮志未酬所发的。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于是不少人称太史慈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