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布了一个局,让李严制衡诸葛亮,为何没几年就崩了?

2020-10-27 08:55:24 作者: 刘备临死前布

刘备倾蜀汉全国之兵发动夷陵之战,却被年纪轻轻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归,最后在白帝城郁郁而终。刘备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许多人对此节议论纷纷,作出了各种腹黑的推断。其实,作为一个帝王,对自己的身后事必然会考虑得比较长远。

刘备其实不光托孤于诸葛亮,还有一位辅政大臣李严。这不光是为了维护他创立的蜀汉基业,也是为了平衡蜀国的各方势力。刘备在遗诏中明确任命李严为中都护,将军权交给了他。在刘备的设想中,诸葛亮执政,李严掌兵,让他们相互制衡。然而,这个局没有维持几年便崩了,这是为何呢?

刘备死后,蜀汉的内部是一团乱麻,幸亏诸葛亮能力超群,内修政务,外结孙权,将蜀国从差点灭亡的危险境地挽救了回来。然而,诸葛亮的在蜀汉的地位并没有那么崇高,他办事时也并不轻松。

诸葛亮虽然身负托孤之重,身后又有荆州派的支持,但蜀汉内部各方势力交错,他只能有的拉拢,有的打压,让各派势力暂时平衡下来,但是终究无法彻底消除各派之间的嫌隙。益州派在诸葛亮的统治下虽然暂时蛰伏,但其实是伺机而动。

刘备临死前将军权交给了李严,但是几年来李严并没有什么建树。因为夷陵之战让蜀国元气大伤,只能休养生息,恢复实力,已经不允许有太大的军事行动了。几年来,蜀国除了防御曹魏和东吴外,只有南征雍闿、孟获这一项用兵之处。而且,南征是由诸葛亮率军完成的,可见李严虽然获得了掌兵遗诏,但是蜀国的军权并没有完全在他手中。

李严在掌兵的几年间没有作为,一方面是诸葛亮的原因,诸葛亮为了掌控蜀国各派势力,十分需要军队的威慑力,所以他必须要从李严手中夺取一部分军权。另一方面是李严自身的原因,他是益州本土势力的代表,不敢擅自离开大本营,脱离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他不愿意带兵南征,因此也失去了施展才能和树立威望的机会。

诸葛亮领军北伐,固然是为了完成刘备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遗志,但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他借助北伐,通过不断的军事行动,可以强化自己对军队的控制,逐渐将蜀国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诸葛亮兵出祁山,将李严放在了后方,变相地从他手中夺过了军权。后来又以李严供应粮草不力为由,将李严贬为庶人,彻底地掌控了军权。

刘备临死前十分担忧蜀汉将来的处境,他希望团结李严等蜀中旧臣,让他们帮助诸葛亮实现蜀国的繁荣,又希望他们能稍微制衡一下诸葛亮,不要让他一人独大。

然而,刘备这个局最大的漏洞在于刘禅,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中央没有一个强大的皇权来协调各方势力,两方相争,必然会有一方落败,胜利的那一方成为权臣。好在诸葛亮并无篡位野心,否则蜀汉就要改姓诸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