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中国|令人食指大动的“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

2020-10-27 11:17:41 作者: 饕餮中国|令

此外,清代睿亲王(多尔衮)的后裔金寄水在所著的《王府生活实录》一书中也说,“王府冬至上午要吃馄饨,晚上照例吃火锅,不仅冬至这天要吃火锅,凡是数九的头一天,即一九、二九、直到九九,都要吃火锅,甚至到九九完了的末一天也要吃火锅,就是说,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这跟明朝宫廷里冬至这一天要吃“炙羊肉、羊肉包、食馄饨”的习惯大不相同,显然沿袭的并非前朝遗风,而是满族的旧俗了。

火锅由于满洲“八旗”在清代享有经济特权——老舍在《正红旗下》就说旗人男丁每月都能从朝廷领到三两银子,寻常旗人也能吃得起火锅。于是乎,冬天吃火锅俨然变成京城一景。《清稗类钞》描述当时的场景,叫做:“无论老幼,皆以涮肉火锅为快!”

他们涮的是什么肉呢?满族并非蒙古族那样的游牧民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很早就开始养猪。满族学者金启孮曾谈到清代营房中满族士兵的饮食生活,说他们“非常喜欢吃猪……特别喜欢吃白煮肉”。但论起“涮”的口味,羊肉到底占了上风。比如金寄水就说,虽然每年都要吃好多次火锅,但头一顿必定是涮羊肉。金启孮同样提到,“涮羊肉也是他们(八旗士兵)喜爱的食物”。久而久之,“涮羊肉”便被看作北京菜的代表之一了。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1854年,北京前门外开了一间正阳楼饭庄。店里的厨师身怀绝技:“刀法快而薄,片方正”,切出来的羊肉“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如此羊肉,涮起来当然美味。无怪乎正阳楼饭庄很快就以涮羊肉出名了。可惜好景不长。民国初期,“东来顺羊肉馆”用重金从前门外正阳楼饭庄挖来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厨,帮工传艺,很快后来居上。据说,他们切出的羊肉片比纸还薄,铺在青花瓷盘里,透过肉能隐约看到盘上的花纹。

东来顺到了1942年,正阳楼反而倒闭了。当时民谚叫做“涮羊何处嫩?要数东来顺”,可见东来顺已经独占鳌头,俨然成为北京“涮羊肉”的代表。也是由于这个原因,1962年时,特派六名师傅千里迢迢南来广州传技,从此这道北京名菜便在南国羊城的“回民饭店”落地生根了。

如今,“涮羊肉”早已四处开花,甚至很难再算得上是一道北京地方菜了。旧时京城的一些“讲究”也已悄然消逝。过去涮羊肉得到立秋以后,没听说六月天吃涮羊肉,老北京见了六月天吃涮羊肉的,得笑掉大牙!而今一年四季都有吃涮羊肉的,甚至大热天吃火锅者亦大有人在。至于“东来顺”这样的老字号在时过境迁之后是否还能称之为“涮羊肉”的代表,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