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执政时,为何民生能迅速恢复?

2020-10-27 17:41:45 作者: 吕后执政时,

比如齐地有两个村庄,一个村庄产麦子,一个产豆子,产麦子的村民偶然吃到了豆子,觉得这种食物非常美味,于是便带着种子回来种植,可是他们缺乏伺候豆子的经验,穷尽一年时间和精力,不仅豆子颗粒无收,而且麦子也疏于打理而歉收了。

吕后鼓励商业发展

假如有了商业,那么种麦子的村民在麦子丰收且多到吃不完的年份,可以用麦子去交换豆子,在得到了美味佳肴的同时,也减少了麦子的库存,避免了麦子发霉腐烂的风险。

而用麦子交换豆子的过程中,会衍生出商人这种职业,商人依靠商品的差价获利,因此这部分人口会让出更多的耕地,使得纯农业人口的人均耕种面积更大,收获更多的麦子。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商业行为可以确保生产者的利益更大化、避免浪费并且创造出新的产业空间,因此商业也被称为社会的粘合剂,其可以有效避免过多的资源被浪费,也可以产生纳税,对官方和民间都有重要的作用。

齐国以商业立国,鼓励百姓取山海之利并用于交互,这种做法非但没有减少国内的粮食收入,还因为率先掌握了许多商品的定价权,从其他国家收获了一波农业红利,将本国打造成强国。

很明显,吕后吸收了齐国发展的经验,鼓励商业,让利于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财富的积累。

丝绸之路就是商业对社会促进作用的体现

商鞅之所以重农抑商,并非他对商业有天生的憎恨,而是在他的变法体系中,战争是第一要素,足够的兵源和保障部队作战的粮草才是重中之重,而商业发展所积累的财富,在他看来是可以通过战争手段掠夺的。因此他才以行政手段压制商业,鼓励农业发展。

这种做法看似有道理,然而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弊端,那就是成本问题。秦国只有在掠夺财富超过军事开销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逐步提升国力,如果成本超过掠夺的财富,国力反而会走下坡。然而极端的是,秦国在一系列的战争中战无不胜,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掩盖住了变法中存在的隐患。

因此商鞅的行为,本质上可以看成是小国在逆境中的放手一搏,和大国平稳的发展方针有着巨大区别,因此吕后鼓励商业的行为,将汉朝领回来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参考文献:

【1】《史记·吕太后本纪》

【2】《管子·乘马》

【3】《商君书·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