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2020-10-27 17:41:23 作者: 既没有空调,

现如今,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因为天气温度的高低而产生的抱怨在逐渐减少。夏天在空调房里盖着薄被,冬天在暖气房里吃着冰棍,一年四季皆为春秋,简直是爽到不能再爽的事情。

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拥有现代科技,那么,在科技发展不够尽如人意的古代,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那人们冬天用什么取暖,夏天用什么降温呢,你知道吗?

1、 夏季用冰鉴、竹夫人

在一些古装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见每到夏日,皇帝就会带着一大堆后宫妃子与朝中大臣,浩浩荡荡地前往避暑山庄避暑。避暑山庄类似于我们如今的度假村,或者像东北人总爱在冬季前往海南岛一样,都是由于季节天气原因往别处地方去。

但承德避暑山庄到底是皇亲贵族才有资格前去的皇家御用避暑圣地,普通人是没有办法前去的,那么古人们都怎么来度过炎炎夏日的呢?

《周礼·天官·凌人》中有提及,"祭祀供冰鉴。"其中冰鉴就是古代人用来盛冰的器皿。《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个冰厨,就是古代人夏季供备饮食的地方。冰鉴在夏天时用来盛冰,并将食物放置在其中降温,可当作早期的冰箱了,而这其中所用的冰都是在冬天保存下来的。

古人们会在冬天时将冰存入地下十几米的地方,保存良好的冰可以留存至夏季,这样一来,古人们在夏天时就有冰可以降暑了。

但是由于储藏冰的地下室过于耗费财力,所以也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够自由地使用冰,普通老百姓则只能通过上街购买店家推出的冰的饮食来降暑。不过冰到底是水做的,制作成本较低,所以冰的饮食价格也不会很高,是大多数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不止冰鉴,古人们常抱在身上的"竹夫人"也是一消暑良器。所谓"竹夫人",指的是用竹篾编成的竹篓子,中间镂空,竹编如枕,体型圆长且镂空,抱起来十分凉快。

"竹夫人"又被称之为"青奴",早在唐朝时期就有出现,当时叫做"竹夹膝",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憩臂休膝的清凉之物。

类似于冰鉴、竹夫人等物件就能够让古人在炎炎夏日中体会到凉爽,这并不是古人见识少,而是他们知福惜福,懂得及时行乐,而非欲求不满。

2、 冬季用汤婆子和食补

《清稗类钞·诙谐类》中有一则趣闻,乾隆帝南巡时,至天宁寺,听到流言说天宁寺住持方丈不守出家人的清规戒律,似是破了色戒,于是询问他有几个妻子。住持回答:"两个。"

乾隆帝信以为真,仔细询问,谁知住持解释道,"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宁非两妻乎?"这其中,竹夫人是古人的消暑利器,而汤婆子则是他们的取暖法宝了。

古人们在过冬时,常会在房屋中备着燃烧的炭火盆取暖,但若是外出,则无法将火盆随身携带,于是就出现了手炉、脚炉这类个人用的取暖用具。

手炉一般为铜制,形似一个捧在手心的小南瓜,是一个迷你版的火盆。其内里也是燃碳,但是手炉本身的制造工艺比火盆严谨许多,既能够保存热量不迅速流失,又能将热量由内而外地传导出来。

古人们常将其捧于手心取暖,后来用的人多了,手炉的外观也随之美化,出现了许多吉祥如意的纹形雕刻于其上。

而脚炉,又称汤婆子,类似于我们的热水袋。内装热水,再塞到一个布袋子中,然后放到被窝里伴人度过寒冷的冬夜,俗话说寒从脚起,有了汤婆子,古人们在冬夜就很舒适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