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执政时,为何民生能迅速恢复?

2020-10-27 17:41:45 作者: 吕后执政时,

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秦国分别出了两个名相,一个是管仲,一个是商鞅,这两人皆为本国的壮大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管仲和商鞅在某些方面的政策有相似之处,不过在商业领域,二人的态度可谓是大相径庭。

管仲像

管仲十分重视商业发展,大力在齐地发展商业,而商鞅却非常厌恶商业,用多种手段重农抑商。其实,两人对于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密切的关系。商业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关于商业和社会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汉朝初期吕后的执政时期来略知一二。汉朝建立初期,商业基础极其薄弱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不过也有人说汉朝比起秦朝,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这是因为秦朝的寿命太短,很多政策还没有得到时间的检验,而汉朝承袭秦制,有足够的时间去论证其真伪。

商鞅像

由于秦二世胡亥的无能,秦朝建立不久便宣告灭亡,随后天下就进入了楚汉争霸牵头的诸侯乱战。汉政权在经过了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后,终于完成了一统大业,然而新建立的汉朝百废待兴,根本没有时间形成自己的统治风格,所以许多秦朝的政治体系就被全盘接受,直接应用。

在这些政策中,就包括了从商鞅执政时传下来的重农抑商: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重农抑商的策略,虽然有其局限性,然而在重视武力攻伐的秦国却取到了不错的效果,因此被历代秦王奉为圭臬,就连秦始皇也不例外。开明如始皇,他在灭六国后,推行了多种政策,比如车同轨、书同文等等,包括进一步鼓励了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然而却也没有为商业松绑。

史料记载刘邦厌商

在这段时期,严苛的《秦律》进一步限制了百姓经商的可能,全国适龄的劳动力,不是在修驰道、皇陵就是在戍边,剩下的只能在家务农。

再加上秦末汉初这段时间战争频繁,社会基础设施遭到损坏,人口因为战争而凋零,传统的商业强国(陶邑周边的齐宋)皆成为秦朝疆土,商业陷入停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吕后明确释放信号,鼓励商业发展

汉朝初期这段时间,可以简单地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祖执政期,第二阶段是惠帝执政期,第三阶段是吕后执政期。

在高祖时期,这位戎马一生的老人将精力放在了消灭异姓诸侯王和对抗匈奴上,至于政事他一概交给了萧何,萧何是秦制的坚定支持者,因此这段时间的商业发展基本为零。

在惠帝时期,天下基本趋于稳定,于是惠帝的执政方针便侧重于发展民生,改善经济,他不仅否定了高祖对于商人的偏见,更是提出了鼓励商业的发展政策: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

惠帝鼓励商业发展

按理说鼓励商业发展是惠帝最先提出的,可是不幸的是,英年早逝的惠帝无法看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而按照过往的经验,这种新政很容易因为提出者的去世而改变。

好在第三阶段的吕后具有深厚的政治经验,没有轻易否定前人的政策,继续贯彻了惠帝的思路,通过释放明确的信号,进一步鼓励商业发展。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政策,其关键因素就在于连贯性,如果朝令夕改,便会令执行者心生忌惮而难以实施。在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刚提出来时,许多有经商意识的人只敢远远观望是否能够得到落实,他们害怕贸然转投商业,会成为被政治绑架的对象,伤害自己的财富,因此当吕后继续肯定了惠帝的政策后,才有胆大者开始行动,为商业复兴奠定了基础。为何商业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商业的本质是货物的交互和流通,为什么这种行为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呢?让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