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精良的唐军,内部其实有着区别,其中俸禄最为明显

2020-10-28 21:46:01 作者: 装备精良的唐

随着唐朝逐渐进入到全盛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开始出现了腐化的情况。随着一代贤相张九龄的下台,李林甫的上任加重了这一现象。

虽然李林甫在才能上和张九龄不相上下,但是嫉贤妒能,任人唯亲,加重了中央军的腐化。

(2)条件艰苦,精兵强将

反观地方军,西域驻扎的唐军负责大唐帝国向西的扩张。陇右地区的唐军负责守卫河西走廊,抵挡吐蕃的进攻,河北地区的唐军则提防突厥的进攻。

西南地区负责抵挡大理国和吐蕃的进攻。唐帝国边境地区的军队常年担负军事作战任务,作战实力强悍。中央军和地方军战斗能力的天平发生了倾斜。

试想一下,一个贪生怕死又贪财的人,在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势必会选择中央军。

相反的,一个试图建功立业的有志之人,势必会被一些有野心的节度使所发现,并且被拉入到自己的阵营当中。

加上唐朝中后期起义不断,大量百姓失去生计,成为流民。这些流民被节度使的军队所吸纳,俸禄,粮食由节度使提供,谁会记得天子的恩惠?

流民参加节度使的军队,其实只是为了让自己有活下去的粮食吃。但是对节度使来说,只需要付出少量的代价,便能够让这些人为自己的利益所卖命,何乐而不为?

只要少量的赏赐或者悬赏,他们便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不计代价去完成任务。这点在养尊处优的中央军当中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3)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双方之间的差距

自安史之乱之后,全国范围内多出了许许多多的节度使。这些人都是当初朝廷为镇压安置之乱而被任命的。

这些节度使同样拥有自主募集军队的权利。巅峰时期,节度使掌握的军队数量占到当时全国军队总数的80%。

但是,随着全国人口因为战乱而大量减少,节度使的军队待遇在不断下降。另外,地方军内部也存在区别。

以防秋兵为例,一年的俸禄比普通的边兵多了近三担粮食,并且"每出境者,加给酒肉,本道之粮,又留给妻子,凡出境一人,兼三人之粮"。

但是团练兵却还要"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类似于生产建设兵团。州兵的待遇不好,因为战乱,国家财政压力增大,"给春冬衣,并家口粮","日给一身粮及酱菜"的待遇被撤销。

反观中央军,因为需要提高招募士兵的素标准,以对抗藩镇节度使手中的军队,士兵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

公元785年,唐帝国为了保障神策军十七万人的俸禄,一年的消耗高达三百六十万铢。中央军此时还需要镇压农民起义以及藩镇节度使的造反。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只有提高待遇,才会有战斗素养更高的兵员被补充到中央军当中。

安史之乱的结束标志着曾经称霸亚欧大陆的帝国开始衰落。

中央军,作为大唐帝国统治阶级的那把唐刀,即便是在军事装备还是在待遇上,都是最好的,可还是逐渐锈蚀,成为宦官集团控制皇帝的工具。

而地方军,因为不归中央管辖,待遇差,甚至连温饱都是问题。随着唐帝国一步步陷入到藩镇割据,内乱不断的局面当中,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待遇差距在进一步增大。

但正是因为一方养尊处优,一方食不果腹,"唯知其将之恩,而不知有天子"。时间一长,中央军当中庸才流入,战斗力下降。

地方军多亡命之徒与流民,战斗力强悍。待遇上的巨大差距,是中央军和地方军双方战斗力差异巨大,并且也是中后期实力发生逆转的最主要原因。

文/赵贺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