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汉隶,你绕不过这个人

2020-10-30 19:18:58 作者: 学汉隶,你绕

来楚生(1903-1975)浙江萧山人,早年名稷勋、号然犀、负翁、楚凫、一枝。斋名然犀室。晚年常署非叶、安处、初门,并名其室曰安处楼。曾刻有一印,可概括其毕生经历:“鄂渚生浙水长沪渎游”。

来先生是一位多能的艺术家,书、刻、画均堪称一流,被艺术界誉为“来氏三绝”。至于哪一绝最佳,却颇多有趣的争议,他自己排的次序是书法、篆刻、绘画。行草又居书法之首。如探索一下他的成功之路,或许对后学者会有所启迪。

在书法界对来先生隶书的赞誉声,比行草还要高,平心而论,古今隶书,能超过他的确是罕见,至于他是如何取得如此成功的,知情者并不多。他隶书的起步,并非始自某一古碑名帖,而是从临摹清朝金冬心的隶书入手并兼取郑谷口的。金、郑二家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字的风格活泼随便,甚至有些点画与楷书无异、冲破了隶书碑刻过于严肃庄重的传统风貌。当然,来先生是不会满足于此的,在打下一定基础,吸取了一些优点之后,便直追汉隶,诸如孔庙三碑,曹全、石门等都下过苦功,尽取各碑所长为己有。

到一九七〇年前后,再对汉简作了深入研究。他认为汉简能反应汉人隶书的真面目,虽不及汉碑的规范化,也不一定适合于初学者,但可见到汉人用笔之妙,以及他所需要的某些好东西,所以他七十年代的隶书作品常带有“汉简味”,但汉简中那些过份规律化成为习气的东西,他是一概不取的,因此能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较之写得“比汉简还要汉简”的学习方法,就不知高明多少了。

来先生的隶书,所以为书界称道,还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好”,而是有明确的内容的,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是他的主要特点,有时像行草书一样纵横奔放,流畅自如,但粗不俚俗,放不野怪,反而时时透出几分潇洒秀逸的神韵。变化多姿是又一特长,在他总的风格原则下,具体风貌,几乎是每件作品都各不相同。

如字形或方或扁或长,偏旁部首或大或小或与常规的比例相反,似乎毫无规律,但又好像有些不易掌握的规律令人很难效法。即使点画的变化,也叫人捉摸不透,仅以一捺为例,上细下粗的固然有,上粗下细的也有,捺端有圆的、方的、上翘的、下垂的,甚至作重重一点的也有。在结构上也时有突破,如常将一字的两部份左右拉开,使之遥相对峙而生异趣。

来楚生先生认为汉简虽大多非高手所书,但可以直接看到汉人用笔的妙处,虽然有些草率,但从芜杂中却可以找到颇具作者个性特色的好东西,而这些在汉碑中是少见的,因而他说:“隶书见到汉简可称观止。”来楚生先生在学习上聪颖过人,吸收能力极强,往往吸纳汉简之长,以补汉碑之不足,并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特别是晚年,虽身患重病,仍是孜孜不倦地学个不停。

弟子张用博先生请他写一本册页,正巧头一天晚上,他看过放大本汉简,结果该册汉简的基本风格和许多优点就奇迹般地在他的笔下出现了,连他自己也高兴地注意到了这点,便在跋语中写道:“用博医生属书,适案头有友人携至放大汉简,阅后书此,颇有汉简气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能随心所欲地把篆、楷、行各体自然地揉合于隶书中,即使常令书家头痛的简化字,他也写得得心应手,甚至能出奇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