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发迹史

2020-10-13 16:06:01 作者: 安禄山的发迹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唐朝沉醉于歌舞升平之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动乱让盛唐繁华戛然而止。谁能想到,发动这场叛乱的安禄山,在几年前还只是营州街头的小混混。人们不禁要问,他靠什么如此快速蹿升的呢?

一、唐朝人姚汝能撰写的《安禄山事迹》记载:“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所谓“杂胡”就是突厥和其他胡族的混血儿,出生于营州柳城(现在的辽宁朝阳),母亲阿史德是突厥的巫师,以占卜为生。胡人习俗与汉族迥然不同,因为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差异,胡人在婚姻、性生活等方面,保存着不少汉族不能接受的习俗。胡人以游牧为生,追逐水草而居,自然环境比较严酷,为了种族繁衍的需要,其男女性生活比较随便。正如安禄山自己所说的,胡藩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孩子一般随母亲而居,不像中原礼节规矩甚多。

安禄山的母亲怀上了孩子,她没有告诉人们孩子的父亲是谁,而是声称自己在向突厥战神“阿荦山”祈祷的时候怀了孕。她还讲述了一大段安祿山出生时上天显灵的故事,说是那天夜里,赤光照耀,群兽齐鸣,空中巨星的芒炽落在穹庐之上等等。身为巫师,她从各种奇怪的征兆中,推算出自己生下的孩子非同寻常,所以用突厥战神“阿荦山”给他起名。当地官府得知突厥部落里出现非同寻常的祥瑞吉兆,急速派兵赶往巨星炽光陨落之处寻找新生儿,传令一定要杀掉这个孩子,如果找不到这个孩子,那就把当地的孩子都杀了,免得落下孽种。幸好安禄山的母亲先知先觉,早早将他藏匿起来,才躲过此劫。

如果懂得突厥语,就知道“禄山”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名字。在突厥语中,“光明”发“禄仙”的音,突厥和许多草原民族崇拜光明,所以孩子起名时常常就叫作“禄仙”,用汉字来书写突厥语音,便出现“禄仙”、“禄山”等不同写法,意思都一样。这种名字在突厥和粟特人中非常多见,可知安禄山的名字也是随突厥习俗随便起的,只是他母亲很会编造故事,把自己怀孕和孩子的身世编得煞有介事,神乎其神。这种吹嘘编造的本领也遗传给了安禄山,让他在日后拍马钻营上大占便宜,得以崭露头角飞黄腾达。

自从安禄山懂事起,就跟随母亲在突厥部落中游荡,随着母亲改嫁,来到将军安波注哥哥安延偃家。开元初,安延偃部落衰败破散,将军安道买的子侄带着他逃离突厥部落,投奔当时在岚州(今山西岚州市)担任别驾官职的弟弟安贞节,大家相约结拜,互称兄弟,从此“阿荦山”改名为安禄山。

玄宗登基后,对边疆实行开放的政治经济政策,在营州(辽宁朝阳)一带建立店面集市,吸引、召集胡商,互通有无,稳定边疆,聚集了一大批往返于古代欧亚大陆上的少数民族商人,分别来自波斯、吐蕃、匈奴、契丹等地,其中又以粟特人居多。

粟特人属于伊朗人种,生活在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粟特地区,使用东部伊朗方言。从东汉以来,他们一直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擅长经商著称于欧亚大陆。粟特人早就分布在中国北方边境城市,以及京城等地,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等九姓,史称“昭武九姓”。其中的安姓,正是安禄山的姓。安禄山的母亲阿史德,是突厥颇具地位的姓族。《新唐书》作者欧阳修,提出一个不同于此前关于安禄山身世的说法,说到:“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安禄山的父亲所姓的康,也是“昭武九姓”之一。他早死,所以安禄山幼年就成了孤儿。这个说法应该是有道理的,我们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安禄山父母属于异族通婚,阿史德嫁给姓康的粟特人,以后改嫁于安姓,仍然是粟特人。

二、安禄山这种特殊的身世,对于把握安禄山的性格十分重要。他是突厥和粟特人的混血儿,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对于不同的草原民族都有亲身的经历,民族视野显然要宽阔的多,故而善于驾驭胡族。其次,因为这样的背景,安禄山具有特殊的语言天分,据说他至少会六种的藩语。所谓藩语,就是匈奴、突厥、契丹、粟特等少数民族以及西域乃至中东诸国语言,有些史书甚至记载安禄山会讲九种藩语。会讲众多的藩语,让他在各类胡人中间如鱼得水。第三,他年幼就失去父亲,随着改嫁的母亲寄人篱下,早早体验人世间的炎凉,养成他内心孤僻、自卑、嫉恨、残暴、坚忍和抗争的矛盾性格,以及善于观颜察色、取巧钻营、工于心计的狡诈。这个“拖油瓶”的孩子,辗转许多地方,从小学习用心去体悟人世,炼成非常功利也非常敏锐的眼光。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