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怎样学习传统文化

2020-11-02 11:18:00 作者: 楼宇烈:怎样

《书经》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例如,它记载了诸如要出征了,发布一个誓言,或者要做一件事情,发布一个训令,或者告诫子孙该怎么样做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部公文总集。《书经》只是历史系的学生要去读的吗?哲学系的学生就不需要读了吗?当然要读。古代没有把文史哲分开,没有思想的文学家,就不能称之为文学家。文学不是词章之学,而是要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倾注在作品中,甚至有关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认识,也是从《诗经》《书经》等根源性的经典中发展出来的。因此,这些根源性的经典就成为所有学问的源头。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一部源头性的经典。书中的很多理论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卷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这一原则在《荀子·不苟》中也提到过,荀子讲的是政治,而不是治病。荀子说:“君子治治,非治乱也。”也就是我们管理社会要从治入手,而不是等乱了以后再去管。有人问荀子,什么叫治,什么叫乱?荀子回答:“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社会治理得好,大家都遵守礼义规范,生活非常有序。什么叫乱?礼崩乐坏以后,大家不遵守礼了,那这个社会就乱了。有人会问,难道乱了以后就不去治理它了,不管它了吗?当然不是。荀子说:“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去乱而被之以治。”不仅仅是去乱而已,从根本上来讲是要恢复礼义。我们经常讲要治本,治身、治国都要抓根本。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打下坚实、广泛的基础。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一《论大医习业》中讲到,做医生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不仅要熟读《素问》《甲乙》《黄帝针经》……诸子百家都要学,还要学《老》《庄》《内经》,这里的《内经》指的是佛教经典。上述学问都懂,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医生。作为一个学者,也要懂医理,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儒家强调,为人子者更应懂得养生学,因为要关注父母的身体状况。元代有一本医书叫《儒门事亲》,书中讲要事亲,就要懂得些医理以及怎样来养生。道家的养生之道中有些是炼内丹,有些是炼外丹,外丹运用得好是有用的,用得不好是伤身的。明代大部分的皇帝都没有活过四十岁,为什么?因为他们太喜欢炼外丹,太想长命百岁了,许多人因服丹中毒而亡。

关于怎样学习传统文化,这是我要讲的一点。

◎本文节选自《体悟力:楼宇烈的北大哲学课》,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