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中,有一个“镇馆之俑”,经历两千年至今完好无损

2020-11-02 18:28:12 作者: 兵马俑中,有

陕西的兵马俑闻名世界,千人千面的兵佣神态各异。其中,位于兵马俑二号坑的跪射俑更是其中的精品。生活中处处都藏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于是,有人就以兵马俑中的跪射俑为例,剖析其为何千年来,居然可以丝毫未损?

一是、得感谢他的高度,只有1.2米,周遭的立姿兵马俑平均身高1.8到1.97米,坑道损毁时带来的挤压破坏力,最先承受的就是那些高个子兵马俑。

二是、得感谢他的跪姿,这种姿势有三个支撑点:右膝、右足足尖和左足,使得他比那些站立姿势的兵马俑更能抵御住外力的冲击,不容易倒地就避免了很多伤害。

对世人来说,来人间走一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何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后来只剩下了沉默和妥协呢?也许,看看这个跪射俑,没准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句话叫“树大招风”,说得在理,人过于锋芒毕露,势必会遭到反对者的攻击,难免会因此受伤,包括心理和身体。跪射俑虽然采用了跪姿,但他的攻击力却更强。因为,他的这种姿势,保护了他不易被敌军发现。这不是很好的诠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既保护了自己,还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尊跪射俑成了“镇馆之宝”。

这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往往引得大量参观者驻足。他双目望着左前方,身体轻微左倾,双手在身体右侧摆出持弓弩状。在当时,他的这种姿势被称为坐姿,身体的重心被三个支撑点分摊,让其重心更稳,更能瞄准目标。

要知道,兵马俑坑的建造都是土木结构,但秦始皇却不知道他的陪葬品在2000多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目前,唯独这尊俑,以他的跪姿在这么长的岁月中完好地保护了自己。若有人认为他的这种姿势是一种“低姿态”的话,那么,就真是有点低估了。

其实,自古以来的很多书籍,都会说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是:做人要行得正,做事要顾全大局。但不要以为“顾全大局”就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更为理性的生存方式,不仅不会将已有的矛盾激化,还保住了自己的实力,在合适的情况下再一举击中。就如这跪射俑,他的姿势可攻可守,还不易被发现,就是跪得姿势稍久,身体会稍微有些不舒服,但是,从整体考虑,却更具实效性。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一个木匠师傅带着几个徒弟去齐国,见一座土地庙旁有一棵参天大树。据说,它的树荫下可以同时容纳上千头牛。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树很神奇,只有这位木匠看了一眼后,面无表情地离开了。对此,徒弟们很是不解,自然就会问师傅。师傅的回答很干脆,说:“这树‘没用’,如果有用的话,早被人给锯了,要不长这么粗,怎么会还在这里呢?”

于是,这棵树就不高兴了,当晚托梦给这位木匠,好好地将其教育了一番,说:“这种‘没用’正是‘有用’,我若像那些有用的树,如果树等。一旦果实成熟后,大家就会用各种方法摘果子,胡乱拉扯翻折,这些都会伤害我,没准我就会因此死亡。”

之后,这棵大树很是自豪地说:“其实,这种‘没用’和‘有用’要相对看,要将其放于不同的环境中去解读,若和那些果树一样‘有用’,岂不是下场和它们一样?正是常人眼中的‘无用’,我才能存活这么久。”木匠醒来,若有所悟。

其实,当环境不利于生存之时,许多人想到了明哲保身,但却要学会放低姿态。当然,这里所谓的“低姿态”,就是我们要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平和、谦逊、宽容等言行举止。很多时候,这种低姿态对于保护自我必不可少。

所以,“没用”和“有用”,通常都是外界给我们贴上的一个标签,但真实的情况往往不是外界看到的那个样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