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隆佑和清末隆裕二后,尊号仅差一字,人生遭际却高度相似!

2020-11-03 18:34:52 作者: 北宋隆佑和清

皇帝的后宫都是这样的?想多了

近日看一篇网文,大意是说两宋之际,“隆裕太后”在延续赵宋统治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乍看此文,让人既惊讶,且激动,为啥?因为粗看北宋末“隆裕太后”的生平简介,发现她与丈夫,即北宋哲宗的婚配缘由、婚后感情等等,竟与清末“隆裕太后”何其相似!根据一般文史常识,后朝礼臣为帝、后拟谥号、尊号等称号时,都要谨慎查核有没有跟前朝重复。若与前朝帝、后美称重复,问题尚不大;若与前朝命运凄惨的帝、后称号重复,那可就是严重的失礼问题了。如果再被扣上一顶“大不敬”的帽子,覆宗灭族的厄运是妥妥逃不脱了。因此,清朝礼官在给隆裕拟尊号前,必然会检稽前朝历代太后、皇后的尊号、谥号。如果北宋“隆裕太后”的尊号无误,尽管她人生结局尚称圆满,但两立两废的坎坷命运,足以打消清朝礼官们为本朝太后拟“隆裕”尊号的“冲动”了。

基于这一常识,文史君仔细检核《宋史·皇后列传》,果然发现,此文的作者或因佑、裕字形相近,而误将隆佑写成了隆裕。隆佑、隆裕二后,尊号仅一字之差,时隔近千年,人生遭际到底有何异同?

北宋皇后剧照

一、相似的人生际遇

隆佑、隆裕二后生活时代虽时隔近千年,但人生遭际颇多相同相似之处,大概有以下九个方面:

第一,出身大致相同。隆佑,即北宋哲宗皇后孟氏(1073—1131年),洺州(今河北永年)人,她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侯孟元的孙女。就门第而言,孟氏家族在当时并非第一等高门世家大族,勉强可算中上。而隆裕(1868—1913年),本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是慈禧太后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慈禧太后出身至今虽扑朔迷离,但不是高门世家,这一点应无疑义。

第二,婚配对象相当。这里所说的相当,不仅指隆佑的丈夫北宋第七位皇帝哲宗赵煦(1076—1100年)、隆裕的丈夫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都是皇帝。而且,这俩皇帝还都是自己皇后的弟弟,隆佑与宋哲宗非血亲,隆裕是光绪帝的表姐,都比自己的皇后小3岁。二帝成婚时,都是太皇太后/皇太后控制下的傀儡。

光绪

第三,成婚年龄大致相同。隆佑、隆裕二后都是20岁时,即分别在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和光绪十四年(1888年),嫁给了自己17岁的皇帝丈夫。

第四,二后颜值大致相同。隆佑没有照片,只有宫廷画师给画的像。但众所周知,宫廷画师们给帝、后绘像时,不可能完全写实。甚至,有时候还要对帝、后相貌不堪处略作遮掩或美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很多宫廷画师,算得上1.0版的“美颜相机”。不过,史书记载隆佑相貌平平,对宋哲宗没有吸引力。至于隆裕的相貌,有相片为证,无需多说了。至于她的几幅画像,都严重失真,堪称清代版“乔碧萝”。

隆裕太后的真容

第五,二后都是当时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主持选定的。巧合的是,隆佑、隆裕二后都不是她们丈夫的意中人。虽然,在古代中国,“父母之命”是婚姻常态,即便贵为皇帝,也难以完全自主。何况宋哲宗的祖母高太后、光绪的“母亲”慈禧太后,都是政治女强人,在子孙人生婚姻大事上,自然不愿袖手旁观。

第六,二后都与丈夫感情冷淡。由于二帝对二太后“包办婚姻”不满,更由于二帝内心对二太后将自己视为傀儡而强烈不满,所以“恨屋及乌”,再加上隆佑、隆裕姿色平平,所以二帝对二太后选定的皇后自然谈不上有何好感。两位皇后对这种现状也无力改变。

第七,二帝婚后都另宠新欢。因为不喜欢皇后,二帝除偶尔应付一下皇后,以敷衍二太后外,感情主要投注到其他年轻貌美的妃嫔身上。宋哲宗专宠比自己小3岁,“艳冠后庭,且多才艺”的御侍刘氏;光绪帝则对年轻貌美、活泼伶俐的珍妃情真意切。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