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攻入燕京,咸丰皇帝逃回关外,曾国藩该如何应对?

2020-11-03 20:53:23 作者: 太平军攻入燕

1855年4月, 李开芳在山东冯官屯被俘虏,受凌迟处死。至此,持续两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北伐宣告失败,前后多达30000精锐殒命中原。李秀成《自述书》中将北伐、增援北伐、再次增援北伐,视为太平天国灭亡之重要原因。确实,30000老兵阵亡,林凤祥、李开芳、朱锡琨、黄益芸、曾立昌、吉文元等多位悍将“报销”在中原,对太平天国影响是致命的。

北伐战略方针是:“间道疾趋燕京,勿贪攻城略地,以靡时日”,也就是直接闪击清朝帝都燕京,将咸丰皇帝赶回东北。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下:若林凤祥 北伐军攻入燕京,咸丰皇帝狼狈逃回关外老家,号称“千古第一完人”、“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该如何应对局面呢?

清朝兵力部署,咸丰难以控制关内督抚

清朝入关后,总兵力维持在80万左右,其中八旗20万,汉军绿营60万,整体上规模很大,实则不然。20万八旗兵,是计算成年男子,若除去其中的汉军八旗,满蒙八旗成年男丁少得可怜。此外,八旗分别驻防在关外,以及关内各重大城市、战略要地,部署比较分散。要知道,清朝最后的柱石, 僧格林沁的八旗马队也就2万出头,且战斗力大打折扣。

绿营兵就更加不用说,名义上有60万大军,但采取分散布防方式,一般城市也就数百人。例如,北京重要门户——天津,驻守绿营兵也就800人,应对地方贼寇还可以,与太平军野战,则只能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绿营分散,难以集中力量对付太平军。

“首崇满洲”政策下,满蒙享有许多特权,汉族官僚多有不满。所以,咸丰若退回东北,内地各大总督、巡抚将不再听从调遣,而是纷纷用兵自重。此时,实力最强的就是向荣,他手握重兵,是清朝南方军团的统帅。

曾国藩兴办 湘军,更加艰难

清朝皇帝退回关外,无法控制内地督抚,八旗、绿营又腐朽无能,想依靠他们剿灭太平天国,只能是痴人说梦。那么,号称理学名臣,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的曾国藩,会继续支持咸丰皇帝吗?笔者认为,表面上支持,但一定会极力扩充湘军势力,为日后参与群雄逐鹿做好准备。但是,没有清朝支持,曾国藩兴办湘军将会更加艰难。

其一、名不正言不顺,皇帝都跑回关外,曾国藩以何种名义创办湘军呢?若是打出自己旗号,想称帝,估计没人支持。

其二、曾国藩并没地方实权,难以调动湖南、湖北力量,所需军费难以解决。

其三、无法得到沿海支持,湘军难以采购西洋先进火器。很简单,大伙都在编练军队,彼此是对手,怎会让湘军从通商口岸采购先进武器呢?没有先进武器,湘军想战胜经验丰富且数量众多的太平军,几乎不可能。

太平天国难以传檄而定,内战持续

咸丰皇帝跑回关外,太平天国完成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使命,但要统治全国,也并非易事,内战注定要长期持续。许多影视剧中,只要帝国首都被起义军攻克,全国各地都是传檄而定,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历史非常残酷,没有经过武力讨伐,统一全国就只能是个“梦”。那么,太平军能传檄而定吗?答案是否定,主要原因两点。

首先,太平天国奉行拜上帝教,对儒家思想、文化极力抨击与否定,难以得到官僚、知识分子拥戴。儒家思想流行两年余年,已经深入人心,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之一, 洪秀全否定儒家文化,官僚、知识分子在心理上就接受不了。

最后,太平天国实力有限,各地总督、巡抚、豪强不服。能否最终统一全国,关键是实力,而不是“信仰”。例如,清朝入关时,强迫“剃发”,汉族官僚不一样乖乖服从。此时,太平天国只有燕京、南京、镇江、扬州等四座城市,且不是完全控制,实力弱小,难以震慑各路诸侯。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