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千年流传的精彩大戏,真实性却靠不住

2020-10-11 12:07:17 作者: 诸葛亮七擒七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随着关羽、曹操、张飞、刘备等人的先后离世,故事的焦点基本集中到了诸葛亮身上。诸葛丞相也不负众望,刚刚接手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不久,就南征孟获,贡献了一场“七擒七纵“的大戏。

故事虽然精彩,跟历史出入就真的比较大了。

根据《三国志》等正史的记载,刘备死后,蜀汉的南方确实发生了叛乱,“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但是主角并不是什么孟获,而是雍闿、朱褒等人。

这就要解释一下南中是怎么一回事了。

南中,就是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早在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将原本的犍为郡分置出一个牂牁郡(今贵州省大部,云南省曲靖、文山州和红河州的部分,广西西部右江上游一带)。并把原来的邛都国分出一个越嶲郡(今云南丽江、绥江一带和四川木里、石棉、甘洛、雷波以南地区),这是南中最早的两个郡。

后来汉朝又先后设立益州郡(今云南省南盘江流域以北,武定县以南,双柏县以东地区)、朱提郡(今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镇雄县、巧家县一带,四川高县一带)和永昌郡(云南省西部、缅甸克钦邦东部、掸邦东部)。

这些在东汉末年,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属于益州管辖区域,刘备称帝后,也在蜀汉疆域范围之内。

变故发生在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于夷陵惨败,退守白帝城后病重。权力交接的档口历来都是变故的高发期,次年三月,汉嘉郡(今四川雅安、芦山一带)太守黄元反叛,旋即被平定。但这揭开了南方各地汉族官员和少数民族首领的不臣之心。

四月,刘备驾崩。久有不臣之心的益州郡豪帅雍闿杀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并将新到任的太守张裔绑赴东吴请降,东吴就顺势封雍闿为永昌太守。得了这个空头支票,雍闿以东吴代言人自居,他联络了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一起反抗蜀汉朝廷。

发现问题后,诸葛亮派益州从事常房南下巡查,结果被朱褒杀死。为了在刘禅接位的关键时刻避免战争,诸葛亮甚至杀了常房的几个儿子,还把他的弟弟迁往越嶲以安抚朱褒,但朱仍然不为所动,与雍闿等往来甚密。

很快,高定也杀死了越嶲太守焦璜。自此,益州、牂牁、越嶲三郡几乎处于独立状态。不过雍闿想接手东吴封给他的永昌太守倒是遇到了麻烦,被永昌五官掾功曹吕凯和府丞王伉率军民抵抗,雍闿不得进入,只能联络其他叛军一起攻打永昌,为诸葛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蜀汉的忍耐是暂时的,很快诸葛亮与东吴通使,吴蜀同盟恢复。诸葛亮终于腾出手来解决南中问题。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兵分三路,总兵力约两万余人,南下平叛。

平叛过程非常顺利,诸葛亮大军未到,雍闿已经和叛军内部反目,被高定的部下所杀。高定、朱褒二人的下场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不过《华阳国志》中提到高定被诸葛亮斩杀。

平南中后,诸葛亮改益州为建宁,分建宁、越嶲置云南郡。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从此南中七郡形成,是为: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

发现了吗?说了半天根本没提到孟获!因为在陈寿写的《三国志》中,一个字也没提到孟获。仅仅是《华阳国志》、《汉晋春秋》这种野史或者地方志里才有关于孟获的传说。所以这个人就算真的存在,也根本不是南中叛乱的主角。

根据《汉晋春秋》(东晋习凿齿所著的以蜀汉为正统的野史)的记载,孟获是益州郡的彝族首领,跟随雍闿反叛。后来诸葛亮南征,听说孟获这个人在当地汉、夷人之中都很有声望,于是将他擒获后释放,以笼络人心。最后,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做了御史中丞(居然是个文官),也没说放了七次这么多。

关于孟获此人究竟是否存在,史学界素有争议,而七擒七纵之事,更加匪夷所思。这个也只记录于《华阳国志》(地方志),后被《三国演义》绘声绘色地描写,广为人知。甚至到了宋代司马光等编撰《资治通鉴》还采纳了《华阳国志》的说法。但是,这实在不太可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