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为什么输?历史会记住“唐生智”其名

2020-11-05 21:41:10 作者: 南京保卫战:

被奉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著作的《孙子兵法》在开篇处提到“五事七计”,正是说明无论是从战争谋划需考虑的基本因素来看,或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判断敌我双方哪一方能取得胜利,首当其冲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统帅全军的将领。

被屠杀的军民达到40多万人,更由此发生了随之而来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从古至今,每场战役的输与赢都有迹可循、有其原因。那南京保卫战,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重?

将孰有能,这离不开这场保卫战的司令长官,唐生智,保卫战前的主动请缨,“誓与南京共存亡”和自知无法抵抗日军时的弃前线军民以不顾而溜之大吉的前后反差,都让后人记住了他——唐生智。

不以军事为考量的反对意见

1937年12月,日军下令“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在此之前,淞沪会战末期,上海在日军的翼侧包围下渐渐失守,此时的日军士气高亢激昂,他们已经不愿意遵守参谋本部所规定的作战地域限制线,果断向南京追击,强烈要求“攻占南京”。

面对敌人如此亢奋的状态,蒋介石对于守住还是放弃南京陷入了犹豫,对于他来说,敌我双方的作战要素需要考虑,而攸关国际舆论的政治因素更是他考量的重要原因。

南京,作为当时国军的首都,如果弃它于不顾,那他的脸面该往何放?这对于高傲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个夹起尾巴落荒而逃的行为,他的内心始终难以接受。

但没想到,在会上,蒋介石询问了众将对于防守南京的看法,得到的都是不主张固守南京的建议。

对于真正从军事角度上考虑的将领来说,战事上的任何决定都不能轻而易举地做出,因为需要考虑太多的因素,稍不慎重,便是无数同胞的热血为代价。

可是就在众将领不同意固守南京的时候,一个人用其激昂的态势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便是唐生智。

他提出了和众将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南京不仅是首都,更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如果不守住南京,便对不起总理的在天之灵,他主张死守南京。

这番话一说出,当时提出不固守南京的李宗仁便暗含讽刺地对唐竖起大拇指说道:“孟潇,你真了不起啊”,没想到,唐反讥回道:“战事演变至此,我们还不肯干一下,也太对不起国家了”。

唐生智未从军事角度上说出一点一滴固守南京的可取之处,只是极尽所能地抒发满腔热血,豪言壮语。

不知这番话是他的本意,抑或是看出了蒋介石的犹疑不决,投其所好说出的。

而唐生智这番大义凛然的话也确实说到了蒋介石的心里,他立刻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城防司令,唐生智更誓言“与南京共存亡”,“没有统帅命令绝不撤退”。

那这个唐生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军民死守首都 将领逃之夭夭

唐生智生于一个富裕的官宦商人家庭,从小便在私塾读古书。

虽然在军校时期成绩优秀,但却是一个灵活顽皮之人。

18岁的时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在陆军小学进行致哀仪式时,唐生智不以为意,因在底下发笑而受记过处分。

20多岁,唐生智随同学一同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众多战役,并在1926年至1929年间多次倒戈,三次反蒋,可见在政治革命中,他并没有坚定的主张,是个反复无常的人。

而在1931年,他就已退居二线,在军队中担任虚职,对于战事和战场,他并不熟悉,也不擅长。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