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一手好牌,硬生生将其打得稀巴烂,但却成就了另外一个国家

2020-11-06 14:26:50 作者: 齐国的一手好

当年,齐国为何要设立稷下学宫?

只是为了鼓励大家发展学术,或向国家提供谏言吗?

这还得从齐国发展的历程来看。齐国本是周朝开国大臣姜子牙的封地,姜齐奉行尊贤尚功的国策,很快成了强国,春秋时期一度成为霸主。到公元前386年,经过几代努力获得齐国上下广泛支持的田氏最终取代了姜氏,田和成为了齐国君主,并得到周朝及其它封国的承认。这一事件被称为“田氏代齐”。

当时,由于田氏代齐的时间不长,新生的封建政权有待巩固。于是,齐桓公田午继承齐国尊贤纳士的优良传统,在齐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建起了一座巍峨的学宫,设大夫之号,招揽天下贤士。其实,齐国国君设立稷下学宫,的确有广纳言路的用意,不过,最后兴起的却是“黄老之学”。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可以说是各执己见,各凭本事吃饭。而稷下学宫也是各学派的人物都有,如:孟子、荀子。不过,稷下学宫更尊崇道家,以至于,后人一提到稷下学宫,直接用道家代替。并且,在先秦时代,有一个特征,就是做任何事都讲究一个理论支持。于是,有分析说:当时齐威王为了替田氏正名,需要在学术上得到支撑。

随后,他寻了一圈,终于发现老子和自家的田氏有某种“关联”。因此,稷下学宫自然推崇老子学派,但并不妨碍招纳天下贤士。而且,这些学者们在齐国受到了相当好的礼遇,有头衔有俸禄,可以自由议政。

以至于,稷下学宫一度成了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学术中心。

那么,为何取名稷下学宫呢?

这和现在取名很像,根据地点来取。稷下学宫在齐国的国都临淄稷门附近,稷门是一处城门。于是,由齐国国君主办的稷下学宫,就成了私人讲学的最高等学府。

当时,田氏虽代齐,但齐国的国力却远不如先前,新继位的齐威公一开始时不求上进,好在身边有几位良臣,于是,齐威王奋发图强实行改革,而稷下学宫就是其中的产物之一。其实,齐威王除了要为田氏代齐正名之外,更多的则是想招揽天下贤者。所以,他这样做的用意相当明显,就是想统一天下。

可以说,稷下学宫囊括了当时的所有学派,在齐威王和齐宣王两任期间,达到了鼎盛。当时的齐国经过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任用贤人等多项改革举措,使国家实力再次达到了高峰。再加上稷下学宫各学派的自由发展,使齐国从经济到思想文化都强于其它诸侯国。后来,齐国再次实施扩张,对外发起征战,引起的后果是其它国家联手对付齐国。

稷下学宫为何会消亡?

稷下学宫的存在历史,是和田齐的历史相吻合的。当时,稷下学宫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君王提供治国良方,但为何没能支撑齐国成就霸业呢?这要从齐国的内部原因说起。

稷下学宫是鼓励学术自由的,虽然,当时有很多名家在此传播他们的思想,不过,看看后来这些学者们的动向就能明白齐国为什么会败?

齐国本土人士邹衍,“五德终始说”的创立者,由于不受齐国国君待见,只好去了燕国。人家燕国国君为了迎接邹衍,甚至,亲自扛着扫帚扫地开路。

可见,齐国不珍惜的人,燕国却将他当成了宝贝捧着。不过,邹衍的境遇也不好,后来的燕国新君不喜欢他,还将他扔进了牢里。

但从邹衍本人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才的国家似乎真的很难有出路。

同样在稷下学宫待过的荀子,曾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后来,他带出了两位厉害的高徒:

一位是李斯,帮着嬴政打江山;

一位是韩非子,虽然被李斯害了(有争议),但其治国理念对嬴政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两厢一对比就可以看出高低,为何后来的秦国可以胜出?因为,人才都跑去了秦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