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开封城摞城

2020-11-06 17:44:14 作者: 探寻开封城摞

战争伊始,金兵向东京城发起猛烈火攻,几十只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船队,顺流而下,直扑西水门(宣泽门)而来。李纲在每一面城墙上布下1.2万名精兵,并准备大量的炮、弩、镭石、铁蒺藜、摞木、火油等。如雨的炮石向金军猛烈发射。经过殊死较量,金兵伤亡惨重,全面溃败。

金兵在攻打东京时,宋钦宗下令将艮岳中喂养的数十万只山禽水鸟,全部投入汴河,任百姓捕捉。艮岳中的花石,在战争危急时也被士兵砸碎充当了炮石。最后,宋军突然从西城墙两端的固子门和顺天门同时出兵,夹击金军,把金军打得措手不及,节节败退。这时宋军的援军也纷纷赶到,金军担心后路被宋军切断,便于1126年2月仓皇向北方退兵。万民一心,汴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金兵退去后,统治者却罢免了李纲等爱国将领,同时暗中策划求和。半年后,金军再度分兵两路南侵。同年11月,宗望和宗翰的部队同时抵达宋都东京,东京城再次陷入重围之中。12月初,金兵乘大雪严寒,破城而入。金军占领开封达4个月,1127年4月,带走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全部俘虏和财物,北宋至此灭亡,这就是宋代历史上所谓的“靖康之难”。

顺天门考古发掘到宋代地层时,发现大量的宋代遗物,包括礌石、太湖石、铁蒺藜、建筑构件、磨喝乐、瓷器、钱币等。礌石有一百多个,大多近球形,多为青石料,经考证判断,有一个礌石可能是用名为苗授的墓碑或功德碑制成。

面对这些千年前的遗物,感觉宋金战争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似乎仍可以隐约听到炮火声。那些带着宋朝将士体温的遗物,仍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默默无语地洞察着人间的忧患沧桑。

顺天门遗址城摞城遗址局部

◎州桥明月 汴水流长

2014年,隋唐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憾的是,开封作为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却没有一处世界遗产。究其原委,主要是因为开封段大运河被深深埋于地下,从而与世界遗产失之交臂。

2018年10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启动了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的勘探工作。截至2020年7月底,已完成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考古共开挖了三个探方,1号探方发掘出大运河即汴河的河道及堤岸,2号探方发掘出汴河北堤岸的地层关系,3号探方则是对州桥本体的发掘。

1号探方在河道内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总量三万余片,涵盖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种类有钧瓷、青花、白地黑花、青白瓷、青瓷、彩瓷等。州桥遗址大量瓷器标本的出土,一方面反映了东京开封京城地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反映了运河漕运的发达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宋代,汴河流经东京的里外城,河上共有13座桥,州桥是东京城内御街上横跨汴河的一座重要桥梁,又名天汉桥,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州桥始建于唐,北宋时屡有修缮,“州桥明月”是汴京城著名的八景之一,赵匡胤州桥斩石龙、杨志卖刀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州桥,是汴河与开封城中轴线交会处的一座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古桥梁。在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南北桥面长约20.3米,桥面用青石板铺砌,石板下衬砖两层。桥洞为青砖三圈三衬砌就,跨度5.8米,券高6.5米。桥墩由青石条筑成,河底铺有石板,石板下衬有至今完好的方木。

州桥之下即汴河。北宋定都开封后,逐步构建起了以京城为中心的运河网,环绕京畿,辐射四方,联络各地。汴河贯通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是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宋时曾经多次修浚和疏通,江淮一带的粮食与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汴京城,解决了东京城的食粮及东南物资的调运。考古发现,古汴河河床从宋代30多米宽,一步步缩窄到元代的3米宽,以至完全消失。

◎潘杨湖底 惊现皇宫

1981年春,龙亭公园在潘杨湖中部进行景观改造时,当湖水抽干,推土机将湖底淤泥清理去二三米后,竟然出现了大面积的古代建筑遗迹。从遗迹的平面布局来看,有宽阔严谨的大型宫殿残基,夹墙、烟道、道路等各种辅助建筑,俨然是一处结构繁复的宫殿建筑群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