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的两个儿子,王熙凤称为“奶哥哥”,真是暖人心,强调了都一样是大的,是自家人。王熙凤这不是拿空话哄人,很快就给她落实了。
这一番对话,王熙凤对赵嬷嬷比贾琏还要亲热,固然一方面是她善于场面上的事,另一方面,也说明贾琏平时确实对赵嬷嬷很好,否则王熙凤又是图的什么呢。
贾琏这个人,有的方面确实下流,但是做人的良心,倒真是不坏,于此可见一斑。
(二)贾宝玉:“撵出去”
第八回,在薛姨妈那里,贾宝玉要吃酒,他的乳母李嬷嬷劝阻,薛姨妈笑道:“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
这一个“老货”,虽然带着顽笑的语气,但薛家与贾家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薛家是皇商,替皇上家做买卖,发财固然发财,但气质、底蕴上到底差着一大截。
小孩子学坏是容易得很的。贾宝玉在薛家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很快就体现出来。
这一回里,贾宝玉回到绛芸轩,接过茜雪捧上的茶,吃了半碗,忽又想起早晨沏的碗枫露茶,就问茜雪,茜雪说,给“李奶奶”吃了。
“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 ,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来问着茜雪:‘他是你哪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说着便要立刻回贾母,撵他乳母。”
(李嬷嬷,贾宝玉的乳母)
你看看,就为了一杯茶,贾宝玉就又摔东西,又大吼大叫,还要撵人。这可是把他奶大的乳母啊,贾宝玉竟然没有一点依恋感恩之心,认为“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算不得什么功劳。这像个孩子说的话吗,何其刻薄无情。
李嬷嬷当然有不对的地方,确实有点拿大,贾宝玉的茶,她问都不问就喝,似乎完全忘记主仆之别。和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对比,差距很明显:赵嬷嬷任你怎么劝,就是不肯上炕坐着,说明她心里清楚得很:再怎么亲热,也不能逾越了主仆的界限。她一边抱怨贾琏不靠谱,一边夸赞王熙凤能作主,其实很会说话,水平高着呢。
但是贾宝玉和贾琏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贾琏即使不快,把自己乳母撵走这种话,也是说不出口的。休说一杯茶,就是真贪图他什么好处,他也是能够容纳的。因为贾琏心里,有这么一块柔软的地方:哺育之恩,养护之情。
贾宝玉心里,是没有这么一块地方的。他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也就是说,他看待女性,只有审美价值这一个尺度。他心里柔软的地方,只够安置“无价之宝珠”。那么,李嬷嬷当然就是鱼眼睛了,当然令人嫌弃了,更何况,自己早就不吃奶了。
红学家们管这叫“反封建”,叫“反礼教”;而如果用老百姓的语言,这就叫“没良心”,“忘本”。任你说贾宝玉如何温柔多情,如何体现了新生的文化精神,但就这一点,确实非常丑陋,非常讨厌。
因为乳母与乳儿之间,极其接近于真正的亲子关系。这种情感联系,是发自人性本然的;如果被蔑视,被否认,自然会引起强烈的、本能的不安,如果稍有人心的话。
汉武帝的乳母郭氏,儿孙犯法,她哭诉求情,郭舍人叱喝她:“如今皇上已是壮年,还需要你喂奶才能活吗?你这个老太婆,还不快走?”这一句话,却令汉武帝顿生哀怜,于是赦免了郭氏儿孙。这就是人之常情,贵为天子也不能免俗。
对待哺乳养育自己长大的人,是个什么态度,真的能映照出人格的底色。